邓伦被封杀后,她被女儿亲手网曝,背后的残忍值得每一位妈妈深思
邓伦因为偷税被封杀后,在B站上有一则 “我妈塌房了”的视频,迅速蹿红。
短时间内,就有了百万播放量,上千条评论。(因为发酵太快,现在该视频已经删除)
发布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她的妈妈因为之前看古偶剧迷上了邓伦,成了邓伦的铁粉。不仅在家循环播放邓伦的电视剧和综艺、给人安利邓伦,甚至不惜为了偶像跟家人争吵。
所以,在315得知邓伦塌房的当天,她第一时间给妈妈“报喜”:“邓伦塌房了,你知道吗?”
而视频中,女孩言语中也都是对妈妈偶像塌房的喜悦和幸灾乐祸,可以看得出母女俩因为追星的事情,积怨已深。
温馨提示:在该UP主的后续回复中,我们了解到该妈妈在19岁的时候失去双亲,后凭一己之力养大弟弟妹妹。结婚生二胎后,被迫成为全职妈妈。在女孩高一时,妈妈患上了精神疾病,一直靠吃药治疗。直到开始追星,才有了精神寄托,生活才不至于一潭死水。
而这则视频,也引发了大批网友的讨论,不少同龄人都表示理解女孩:
在这些评论中充斥着年轻人对中年妇女追星的高高在上的审判、苛责、鄙视和优越感。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做了什么作奸犯科杀人放火的事儿呢?
不过也是,女人一旦被扣上妈妈的头衔,就不能再是自己。
你应该属于且只属于家庭。
家庭以外的“歪”心思,只要你动了就是不!称!职!(此处反讽)
为什么一个年轻人追星,大家都呼吁理解。但当追星的人变成妈妈,就成了自私、愚蠢的中年妇女了?
尤其是这些话还来自我们最亲近的人——孩子的口中。
我不禁会想,若是20年后,当我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好不容易有钱、有闲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追那些年因为熬夜带娃漏掉的热播剧、漏粉的小明星,却要接受我的儿女无缘由的指责甚至是苛难,该多难受?
我无意指责任何人,我只是在想,作为妈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局面。
虽然,为人父母不求孩子回报,但若是孩子自私冷漠,也确实是心塞塞啊。
1、被“妈妈”头衔禁锢的女性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在网上吐糟自己妈妈追星了。
去年也有人因为妈妈花800块买了爱豆代言的咖啡机,就被孩子挂在网上的事情。
最后孩子表示“不是不舍得让妈妈花钱,就是单纯觉得她要成为那种执迷不悟的粉丝了”。
全文看下来,说得很理智清醒,但本质上也透露着些自私。
看着好像妈妈追星的钱都是她给的是的,但事实上妈妈有工作,而且收入不错,家中条件也不错。
感情是你可以用奢侈品、打游戏氪金、买限量版球鞋送男友,但妈妈追星就成了“走火入魔”?
真是离了个大谱。
好像妈妈必须有牺牲全情投入家庭,才算是称职。
而但凡你没做到位,立马就会有人跳出来指着鼻子教训你。
人们可以接受一个喝酒、抽烟、钓鱼、玩游戏的甚至有点糟糕的爸爸,但却不能接受一个追星的妈妈。
不止是追星,身边还有太多因为喜欢打麻将、跳广场舞、拍短视频或是四周旅游而被家人嫌弃,被指责不顾家的妈妈们。
前段时间闺蜜还跟我吐槽,因为嘴馋,一口气吃了半盘子女儿最喜欢的深海鱼头,被婆婆指责不懂事,太自私了。
被母职文化束缚的妈妈们,孩子、丈夫、家务、婆媳纠纷、人情礼往,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理所当然的排到妈妈前边。
在社会母职文化的禁锢下,妈妈本身的意志也不再重要,家庭和孩子开始成为她们的核心。
就像《三十而已》中顾佳说的:“当妈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妈妈这个头衔里。从出月子的那一刻起,顾佳就已经不存在了,从此以后,我便是许子言的妈妈”。
2、若一直牺牲自己需求,一切就变成理所当然
有时候,不只是周围的人,甚至是妈妈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就该做出牺牲,把孩子、家庭摆在第一位,自己的需求通通靠边。
母爱的天性让我们心甘情愿不断压缩自己的生存时间,饭要吃得快,觉要零碎着睡,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妈妈,在其他家人哄孩子玩,自己躲起来追剧,刷手机时,内心会不自觉有一种愧疚,觉得“这些时间我要是拿来陪孩子该多好啊”。
好不容易,有人带孩子,自己可以出门约上小姐妹,但玩不了半天,自己就会被思念和愧疚折磨“丢下孩子不管,这样真的好吗?”。
于是没尽兴就赶紧往家赶,回之前还不忘给孩子带个小礼物。
妈妈这个身份,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但也失去了自己。
男人有了家庭和孩子后,依然可以洒脱如单身。但女人有了孩子,却戴上了一层束缚,一层枷锁。
我们真的不需要放松吗?真的不在乎被别人理所当然的使唤吗?真的心甘情愿无底线牺牲吗?真的面对孩子或其他人的指责无动于衷吗?
答案大家心里都明白。
还记得那位56岁开车离家出走,自己一人自驾游的苏阿姨吗?
人生的前几十年,她在付出和忍耐中度过。
结婚生孩子后,为了女儿能有个完整的家,她忍耐暴力的丈夫。
女儿长大了,她为了不让女儿辛苦,又开始照顾外孙,洗衣做饭,全包家务。
但当苏阿姨为孩子做完这一切,才发现人生已过大半,自己是妻子、是儿媳、是妈妈、是外婆,却唯独不是自己,没有为自己活过。
所以,56岁后的人生啊,她抛弃了所有的身份,只做自己,只取悦自己。
不是说,做自己就要斩断束缚自己的一切(要是这样,那广大男同胞们要恨死我了),只是说,妈妈们在一些取舍上面也不要忘记自己。
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妈妈、妻子啊。
一味的忘我的付出是很伟大,但一定不是孩子最需要的。
不需要做完美的妈妈,更不需要做最贤惠懂事的妻子,你是你自己,对孩子而言,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了。
有什么比教会孩子做自己更重要的呢?
3、在教养孩子上,我们该注意什么?
不是付出的越多,亲子关系就会越好。
很多时候甚至你付出的越多,孩子越让人心寒。
还真不是孩子白眼狼,不懂得感恩,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一个人感恩需要动机:
为什么陌生人举手之劳我们都感恩戴德,反倒是对家人的付出熟视无睹?
因为前者不欠你的,多给你一分,都值得感激。
而家人的付出,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天天叫他起床,某天忘了还会埋怨你;天天给他做饭,某顿不合胃口了,还要数落你。
虽然很扎心,但这确实是人性的客观规律。
当然,我们无法跳出这种命定角色,但是就算不图感恩,也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激:
1、少越俎代庖,不要为孩子做太多
不必面面俱到,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
如独立完成会做的作业,洗自己的小袜子等。
多让孩子体验一下,如果某些事父母不代劳,交由他自己做的辛劳与艰难。
2、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等,家庭值日表也要偶尔轮到孩子。
孩子总是跳过承担责任直接坐享其成,他就只能看到“得到”的容易:沙发乱了又怎么了?你一下子不就收拾好了!地脏了又怎么了,你分分钟不就擦干净了!
真那么简单?你试试呗!
3、经常请孩子帮忙
主动提供一些换位体验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这种被需要感,确定自己的价值,进而更愿意付出。
4、让孩子看见父母的付出
受恩者是否会感恩,取决于他认为施恩者付出了多少代价。
可是这一届孩子呢,衣服是洗衣机洗的,地是机器人扫的,就连挣钱这件事,好像也是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坐在电脑前打打字就完成了。
如果孩子认为养育自己的代价对父母来说轻轻松松、不值一提,他就不太会感激。
所以,不必掩饰你的辛苦、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我们的付出。
让他知道:我原本不必做这些、或者不必做这么多,是因为爱你,所以愿意。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明白父母付出的代价,知道很多事父母都是在尽全力而为,倾其所有相授。他才会更珍惜当下拥有的,也更能对父母的付出心怀感激。
当然,让孩子学会感激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亲爱的,你不要忘了你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