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孩子:挑战》:孩子成长中不光要有挑战,还要有爱和尊重!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5 10:10:07

解读预告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

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这段赫然印在题词页的话,正是德雷克斯创作《孩子:挑战》这部家庭教育代表作的核心理念。

家长们常问:“该如何和孩子相处呢?”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

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

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

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谨以此书献给有终身学习态度的现代父母。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

基于此,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

《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

《孩子:挑战》译者甄颖曾说过:

“这是本让我开悟的书,明白了一件令我欣喜若狂的事情:

孩子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机会——只要我找到相互尊重的正确方法,一次次的化解过程,就是在一步步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律、自尊、自信的好性格!”

我们已经脱离了独裁专制的社会,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奖赏孩子和惩罚孩子一样,对他们的人生观都是弊大于利,这两种行为都缺乏尊重。

权力之争

父母和孩子的所有冲突都被德雷克斯定义为一个名词,叫做“权力之争”。

父母管教孩子,和孩子有权力之争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孩子闯祸了、不听话了。但父母不知道,孩子可能是因为还小,能力不足,并不是存心想捣乱。

这个时候,想避免权力之争,首先父母要学会把人和事分开,学会鼓励孩子。

孩子需要鼓励,最需要鼓励的时机,不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而是在一件事情上,鼓足勇气、努力尝试之后,却失败了的时候。

作者说,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需要学习尊重规则。

他必须明白,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如果你不守秩序,别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影响。

秘诀就是:知道什么是坚定,充分地利用坚定。

坚定和强硬是有区别的。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是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把这个事情执行到底。

孩子除了要尊重规则,还要会尊重他人。

尊重是相互的,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希望自己的权利被尊重,你就必须对别人的权利也同样尊重。在很多事情上,大人没必要谦让孩子,在平等的关系中,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

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避免和解决权力之争的方法。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样,我们就教会了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你不喜欢别人打你,就不要打别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也要尊重大人。

只有在人与人相互尊重,并且大家都遵守规则的时候,才会为一起做事情营造和谐的气氛。我们刚说的前三个方法,为第四个方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四个避免权力之争的方法就是赢得合作。

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习技能或者克服困难时,要通过“父母与孩子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大人下达指示,孩子被动执行”的方式。

第一,孩子的能力和技巧不足,需要“正确地鼓励”,把人和事分开评价,事情做不好没关系,勇气和努力必需得到肯定。

第二,能力提升后,就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孩子违反了规矩,家长要用坚定态度将规矩执行到底,但不能强硬的态度迫使孩子接受规则。

第三,除了规矩要尊重,别人的权利也要尊重。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但父母不是孩子的仆人,孩子要尊重父母和周围的所有人,这才是双向的权利平等。

最后一个方法,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合作是团队对自己的需要。合作不是妥协和服从,而是要跟大家一起和谐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真正了解孩子

从诞生开始,孩子就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

孩子一切行为的根源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寻找和获取自我定位。

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从童年起,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己适应和应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在环境,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会有所不同。

外部环境,有三大块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第一是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价值观等;

第二是家庭星座,也就是家庭地位,每个家庭星座都会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不同,童年的理解和决定回留下终生印象。

第三是训练孩子。

但是孩子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然后会通过这些错误的理解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这时候就会出现偏差,往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父母首先要理解这点,不要把孩子当成是没有思想,可以随意摆布的一张白纸。

父母需要理解孩子背后的动机,不能放任不管,必须对孩子进行引导。

从婴儿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探索自己个人价值的旅程。

一旦他们发现了找到个人价值的方法,不论被责备或惩罚多少次,他们都不会放弃。

只要他们的方法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就会继续坚持,不会因为父母不高兴而减弱或者消失。用这些方法,孩子们取得他们想要的关注或权利。

孩子并不会觉察上述的心理动机和目的,通常大部分家长也不了解这是孩子试图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了规则,不合作,那么他就是在用错误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大人不加思索的冲动反应,则会强化孩子的这些错误方法和目的。

如果我们用心的给予孩子正确的关注,就能帮助孩子找到积极地,建设性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归属感。

父母应该怎么做

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回感受到清晰,稳定和安全,孩子也因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激发独立, 避免孩子的恐惧情绪

作者说,我们需要给孩子关注,但我们也需要知道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的差别。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却让我们不停地为他们忙碌,就可以确定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过度关注。

这时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们的回应应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那就是让孩子明白,他自己是有能力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需要别人帮助。

坚定而非强硬

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鼓励孩子

鼓励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励。人类从婴儿期开始,就需要通过成就感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孩子需要自由和空间,测试并提高自己应对危险的情况的能力。

利用自然结果

需要让孩子学习尊重自然法则,懂得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并且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这些不是语言能达成的效果,必须靠实际行为。

避免过度关注

避免争执和冲突

父母和子女的权力之争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当我们观察孩子的动机,会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或想在权利之争中取胜。

这时,用说教、讲道理的方式纠正基本徒劳无益。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我们有必要引导和影响孩子发展恰当的言行,但要用有效的方式进行。

分清同情和怜悯

当孩子承受苦难,要同情,但非怜悯。

自由必然与规则相伴,没有规则,就不会有自由。

作者说:

“家里所有孩子的共性,就是父母营造出的家庭氛围的体现。”

写在最后

“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

如今都在强调给孩子自由,但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我们往往对“自由”存在太多错误的解读。

“为了让每个人都拥有和享受自由,我们需要规则,规则会产生限制和责任”“自由中含有责任”“我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拥有自由”

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希望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标签: 孩子:挑战 德雷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