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拒做孩子教育的隐形杀手,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这么做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5 10:57:08

1.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段少女殴打母亲的视频。

一度,我以为这是一个不懂规矩、毫无感恩之心的孩子,甚至对女孩有点鄙夷,但在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后,我开始同情她,尽管她打母亲并不对。

原来女孩和母亲商量好要买一部新手机,女孩出4000元,母亲出2000元。当孩子的舅舅说旧手机修修还能用,母亲便当场反悔了。

俩人从手机店里开始吵,一直吵到了店外,女儿委屈到大哭,过路的人渐渐围聚过来,那些不明所以的人一边倒地站在了母亲这边,对女孩指指点点。

母亲见状,更是嘟嘟囔囔地当众数落女孩,路人听了母亲的一面之词,不免以为女孩太任性、太浪费,甚至有路人说出了“女孩子不能惯”之类的话。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大庭广众之下,女孩成了众人指责的中心,有些人甚至拿起手机开始拍照、录像,这更合了母亲的心意。女孩很惶恐,她催促着母亲赶紧走,母亲却把脚死死踩在马路牙石上,双手扶住车把纹丝不动,吸引更多的人过来谴责自己的女儿,证明自己不给她买手机是正确的。

终于,女孩忍受不了了,她坐在电动车的后座上推搡母亲,用力击打母亲的头部,她的行为有多疯狂,她的内心就有多动荡。

董进宇在《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中写道:“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梁柱,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就必须抬头挺胸。”

孩子的世界无小事,他们也是有脸面的。

教育的本意不该是伤害。要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一个自尊心被狠狠践踏过的孩子,会像蜗牛一样把自己缩进壳里,没有强大内心的孩子,又怎会拥有对抗外界的力量呢?

2.共情教育,避免制造人为挫折

乐嘉曾经带年仅4岁的女儿参加了一个“爸爸带我去沙漠”的活动,尽管女儿一直喊困喊累,大腿起了疹子,脚底磨出水泡,晚上无法睡好,但是乐嘉没有妥协,父女两个还是完成了4天76公里的目标。在微博上,乐嘉自豪地写道:“成功了,灵儿到达终点时,泪流满面!”

这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肉体的折磨暂且抛开不论,有的网友担心一天20公里的运动量会不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会不会导致骨关节的磨损,毕竟孩子太小了。

第13届网易教育金翼奖颁奖盛典上,陶勇医生分享了他对挫折教育的心得,他建议,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家长不需要刻意搞挫折教育。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的某些幸福的瞬间确实会滋养我们的一生,让我们感受温暖,获得力量。显然,人为的挫折教育是达不成这一目的的。

思竹是一名12岁的女孩,饱受妈妈挫折教育之苦,自记事起,妈妈就经常打她,有时一周打三四次,每次持续一两个小时。思竹改变不了妈妈,所以来到了《四大名助》节目求助。

妈妈说:“女孩就是要多磨练,要独立,坚强,不能太娇气,不能太宠惯着她,要尽量多地给她挫折,要不然她将来受不了打击。”

妈妈在思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舅舅将她带到了沙漠,美其名曰“荒野求生”,在那四天三夜里,这个12岁的女孩恐惧又无助,她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与绝望,但是妈妈却丝毫不体谅女儿,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女儿。

这样的家庭,传递给孩子的不是爱与温暖,而是冷漠,甚至是冷酷。思竹有一个念头,就是考上大学后再也不回来了。

其实,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在经受挫折,他们私底下会有各种比较,比吃穿用度、比旅游、比成绩,甚至比谁朋友多,或许每个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都会有一定的挫败感,只是父母认为这些都是小事。

所以,制造额外的挫折大可不必,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很多的爱,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对抗外部世界的底气。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3.不做自恋型父母,让孩子真正做自己

刘小磊的父亲刘军是一位为了满足自我需要的自恋型家长。

刘军原来是一名企业高管,为了更好地教育儿子,他辞职了。他为孩子打造博物馆,用蔬菜为儿子雕刻英文字母,为儿子建立成长相册,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刘小磊也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恼。

在他还没上幼儿园之前,在家需要说英文;到了3岁,爸爸要求他以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在平时去同学家玩耍的时候,还需要将同学家的废品带回来,因为爸爸没有工作,他的收入基本靠卖废品以及粉丝的打赏。

刘小磊托福首考时阅读和口语双满分,但他在考入美国某知名大学之后却选择自杀,这不禁令人唏嘘。

刘军与尚爱兰一样,他们对孩子是高度付出和高度控制并行的,但这种爱更多是为了满足自我需要。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也不应该变成实现我们理想的一种工具。

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及童书作家茱莉亚·库克曾说:“要想教好一个孩子,就得进入孩子的世界,学会用他的视角理解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宝贝,我们应该珍惜这短短的几年,多理解孩子,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 / 时光清浅

标签: 孩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