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孩子不够自信?你得帮他建立这种“正向循环”(内附超实用方法)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6 14:11:07

我们总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可是怎样的表现才是足够有自信呢?怎样定义这个自信呢?

从心理学上说,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更能解释“自信”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计。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注意,那就是“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计”。

这就需要孩子首先具备过“成功的经验”,并且能根据经验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恰当的评估”。比如孩子参加舞蹈比赛,他就需要考虑:

·我以前是否参加过舞蹈比赛,顺利通过了吗?

·与同比赛小组的他人相比,我的表现如何?

·别人对我的评价是怎样的,正面还是负面?

·我目前的状态如何?能顺利完成比赛吗?

其中第一点“自身过往的成功经验”是影响自信心最强有力的因素,这些“我能做到”的小事,就是孩子自信的基石。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能”的力量会横向发展,它会从孩子擅长的领域,扩展到其它方面,从而建立更广泛的自信。

那怎样增加孩子“我能”情况的发生频率呢?这就得从提高孩子的基础能力入手。下面列举三个比较重要的基础能力。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

平衡能力是一切静态与动态活动的基础能力。人的任何运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胜任。

而前庭器官主控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锻炼孩子前庭功能的发展。

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左右协调、上下身体协调等各个方面。

身体协调能力与孩子从小的各种活动有关系,比如爬行、撕纸、学走路、蹦蹦跳跳等,都可以锻炼协调能力。

肌肉控制能力

这里我说的肌肉控制能力,包括大肌肉(粗大运动)和小肌肉(精细动作)两个方面。

大肌肉是指全身性的体能活动。儿童通过大肌肉活动去探索及认识四周的人物和事物。

小肌肉通常指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这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刷牙、洗脸、吃饭、书写、家务、玩玩具等,都会锻炼到儿童小肌肉的发展。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硬件”的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家庭教育上,借助一些小技巧。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可操性较强的方法。

让孩子感觉被需要

作为成年人,我们肯定有过这种感觉:

我被你需要,并且我为你做的事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这就会让我的内心充满价值感。

同样,如果孩子可以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他内心的价值感、成就感也会增加,当下次面对同类情况时,他的自信心也会提高。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学会“示弱”,做某些事情时,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或帮助,这对孩子的表达和逻辑能力都有帮助。

拓展孩子的视野

拓展眼界这件事虽说没有边界也没有标准,但在提高自信这件事上很容易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写作文这件事上,亲身体验过山清水秀的孩子,一定能更容易地用文字表达出水的清澈和山的巍峨。

当然,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感受、多记忆,才能将视听信息更好地转化出来。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能力范围之内让孩子多走出去、多看书、多尝试、多接触,这个过程不但能丰富他的见识,还能够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陪孩子制定并执行计划

尽管这个方法我们说过很多次,但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从没怎么实践过?

提前制定计划相当于预测了风险,家长辅助提醒执行,就增加了孩子成功体验的几率。这种正向的循环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高了。

标签: 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