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感统失调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及影响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9 22:02:12

什么是感统?

感统即感觉统合。感觉统合理论是在1969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首先提出。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对周围环境的感观的总和,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听觉、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不足或者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个功能区、感觉器官以及身体协调的相关发挥,从而引发学习、生活相关方面的问题。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而人几乎有80%的感官学习是婴幼儿时期进行的,因此,必须重视孩子的早起运动能力的训练。

婴幼儿时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7岁的跳跳简直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小能手。在家能够把家里人说的一愣一愣的,甚至有时候还会“教训”喝醉酒的爸爸。

一天,爸爸和朋友在外聚餐喝酒醉醺醺的回家,跳跳在儿童房玩着就听见自家老爸“无理取闹”了。动着自己的小短腿就跑到了爸爸的面前。

“爸爸你怎么又喝酒了,你不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吗?你这样的表现不仅会给妈妈增加负担,而且没有给我做一个好榜样!”

在课堂上跳跳也是活跃的孩子之一,每当老师说:“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啊?”跳跳总是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也非常有条理,老师听后也是满意的点点头。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跳跳的作业总是完成的一塌糊涂。每当妈妈辅导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像身上有虱子似的,没有一刻能够安静下来写作业。这可让跳跳妈很头疼。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感统能力是大脑将感觉器官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再指挥行动,如果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看到的、听到的与做到的就会有差别。

跳跳就是这样的情况。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通常比较隐蔽,通过大量的观察,专家发现感统失调在不同的时期的表现各异,我们通过以下的描述可以给各位家长一个参考。

学龄前

1.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咬被角;

2.转很久不会头晕或一转就晕;

3.平衡感差、走路东倒西歪、常碰撞;

4.一句话要听多遍才理解;

5.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咬字不清;

6.胆小、怕生、爱哭、内向;

7.讨厌洗头洗脸、怕摸湿黏物品;

8.常踮脚尖走路、怕被举高。

学龄期

1.左右不分、易写错别字;

2.手脚笨拙、坐姿不端正;

3.阅读抄写跳字漏行;

4.易受干扰而注意力不集中;

5.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6.空间理解能力弱、计算易出错;

7.听觉反应慢、词汇记忆差。

青少年期

1.孤僻、叛逆、逃课、有暴力行为;

2.容易骄傲自大、容易过度放纵自己;

3.交友困难、容易冲动、动作夸大;

4.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耐心;

5.喜欢寻求刺激、常熬夜、易沉溺网络、染上烟酒。

成年期

1.职场中适应困难、不合群、疑心重;

2.自信心不足、因压力做出极端反应;

3.逃避责任、容易负气放弃;

4.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事易出错;

5.脾气急躁、生气易动粗、不知变通;

6.爱管闲事、因固执听不进他人意见。

这些现象都都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想要确认是否感统失调,需要一份感统失调的评定表进行测查,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感统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呢?

01 早产/剖腹产

曾有调查显示感统失调的孩子有60%属于剖腹产。剖腹产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从出生的那刻,最初的触觉体系没有生成,所以很容易造成感统失调,所以建议准妈妈们在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然分娩。

而早产的宝宝因为还没足月,体型小,所以产道给予的压迫感不足,同样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

02 爬行不足或不会爬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大量婴儿的考察研究后证明,爬行可以加强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联系,刺激大脑的语言中枢。爬行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来说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爬行能够帮助宝宝内耳前庭和平衡能力的成长,有助于左右脑的分化和专责化,多爬可以保证孩子的前庭刺激到位。过早使用学步车而缺少爬行的宝宝常常会出现动作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人类所能学到的一切运动上的技巧是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本体感觉的培养是从爬行开始的,学习爬行的阶段是开发宝宝多种器官协调合作的最佳时期。

03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专家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为“甜毒品”,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内里就像毒品一样,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有的家长觉得“树大自然直”。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将所有的东西都包办,当孩子能自己做的时候,家长又担心孩子做不好,又将责任揽下来。孩子被包办被限制,刺激量不足,时间一长就会增加感统失调的程度。

《变形计》里的刘思琦16岁不仅吃饭需要人喂,而且穿衣、剪指甲统统不会,如果父母没有过度溺爱,16岁的少女怎么会连吃饭都要人喂呢?这就是很典型的各种感官的协调能力的刺激不够。

04 电子产品使用过度

健全的脑网络是感统的基础保证。有研究表示,当人看电视的时候,脑网络的活跃度机会为零,即没有进行思考。长期关注视频,就跟大人不动脑筋看电视一样,孩子会懒得去思考问题,这时候,孩子只利用听觉和视觉来解决问题,大脑和知觉发面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早教专家表示,孩子过早的专注于电子产品,会给以后的文学学习造成障碍。

05 活动空间小

感统失调被称为现代都市儿童的“流行病”。现在的家长很多都害怕孩子走丢、摔倒,所以常常限制孩子的活动区域,只能在家玩。其实,狭小的空间是不利于孩子的运动发展的,孩子的感觉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开发。所以会导致感统失调。

接触过感统失调训练的家长应该都知道,现在的相关训练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孩子因为在城市的生活空间小,感官之间的协调没有得到锻炼,所以会出现失调的状况。

家长要注意,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

有的家长会觉得只有感统失调的孩子才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感统训练,其实不是的。大量的科学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一样而已。

感统训练的时间、感统失调训练最佳年龄

0~3岁是感统训练的基础期

这个阶段让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适的感统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日后感统失调问题。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小,没有关系,众艾专门安排有亲感课,让你和孩子一起学感统。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统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能够自己表达,独立意识强,所以可以进行的感统训练门类也会随之增加,训练的效果会特别明显。

6~9岁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

6岁之前的孩子是松软的泥土,你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岁之后,孩子的行为模式开始固化,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效果也会跟着大大折扣。

9~12岁是感统训练的末尾期

相比于上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感统训练的效果和意义并不大,效果也不明显。

所以,作为孩子教育的担当者和执行者,父母要是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了,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做感统训练,尤其是基础期和黄金期。

感统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不是盲目的,而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原则贯穿感统训练的始末,对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1、顺应性原则

如果儿童的顺应性反应发展良好,那就可以促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并使儿童的大脑处在一种有条理的清晰状态中。而且,每一种顺应性反应又会引起进一步的感觉统合。儿童为了统合这些感觉,就会试着顺应它们,如此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内驱力原则

内驱力,是在儿童内心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感统训练中注重内驱力原则可以让儿童产生努力改变现状的内在愿望,并积极主动。自觉独立地参与到训练中去。

3、快乐原则

良好的情绪是大脑思维的润滑剂,所以在感统训练中,老师会尽量满足儿童对“快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感统能力。

4、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

在训练中,老师们会以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差异发展,学会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5、培养信心的原则

自信,是有利于感统训练的一种心理素质。所以感统训练中,老师们会经常用积极、正面的赞扬和肯定目光鼓励儿童,让儿童感到喜悦,帮他们逐步培养起对训练的信心。

感觉统合的误区

1、长大了自然就会协调——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的身体不协调是年龄太小的原因,长大了自然就会正常,其实在0—3岁,特别是6—12个月,正是宝宝学爬、学走的关键期,也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最佳的时期,错过了时机,宝宝的身体会有很多的潜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游戏也要有限制——有的父母会因为沙子、泥巴太脏而制止宝宝的游戏,其实每一个游戏都有其可贵之处,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碍宝宝的兴趣延伸。

3、学步车有利于早走路——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快点学会走路,用学步车来进行“辅正”,其实这恰恰违背了成长的正常要求,宝宝的爬行期是不可逾越的,要尽可能让宝宝爬行,这样才有利于四肢肌肉的发育,为今后的成长里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就行了——有的父母重视到了感统训练,却认为有专业老师带着宝宝就可以了,无需家长费心。其实训练过程中的亲子交流才是感统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了你的鼓励与赞扬,宝宝才会更加努力地去训练,而且有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