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居家学习,既要引导习惯,也要引导方法
因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需要,不少地方实施线上学习。许多家长很困惑:除了网课之外,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自学?
本文转载自“陈钱林说家教”,来自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希望内容能给迷茫的家庭一些帮助。
陈钱林
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现任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浙江省政府第八届督学。悉心于家庭教育研究,龙凤胎孩子均获世界名校博士学位。曾在多家媒体开辟“陈钱林说家教”专栏,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入选“2015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专著《教育的本质》入选《人民教育》推荐教师读书书目、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暑假教师读书活动书目。
2020年1-2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的邀请,我在该刊公众号开辟“陈校长说家教”专栏,连载10篇家庭教育文章,谈习惯教育和自学方法指导。
2020年2月2日,《中国教育报》公众号以《延期开学,怎样让孩子“宅”而不“荒”?这个法宝你必须知道!特别关注》为题,转发我关于家庭作息时间表管理的经验;
2020年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公众号以《转给家长!一位校长走心建议:疫情期间,孩子如何在家自学语数英&科学?| 特别关注》为题,转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如何自学的文章。
近期,有深圳、上海、广州及各地媒体记者和家长朋友向我询问,有无居家自学的指导文章。我觉得,居家自学,既要引导习惯,也要引导方法。
自学习惯,重在引导孩子制订并实施家庭作息时间表。
自学方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有些共性的方法值得参考。
#01
宅而不荒,需要一张作息时间表
防疫期间,孩子在家时间会更多。突然有了这么多时间,习惯好的孩子,会自我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平时自由散漫惯了的孩子,可能就会整日无所事事。
时间是需要管理的。让孩子从小学会时间管理,是家庭教育中特别重要的一项责任。时间管理,既是习惯,也是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与能力?家长可以从制订作息时间表入手。
首先,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孩子的成长,是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自然人具有天生的动物本性,如果没有规则约束,那么单凭说教很难有实际效果。孩子的时间管理也一样,需要作息时间表的规则来约束,不然容易变得懒懒散散,学习和锻炼身体都会变得被动。
对家长来说,有了作息时间表,该玩的时间让孩子玩,该学习的时间管一管,教育上会更轻松些,家长的心情也可以淡定些。
其次,作息时间表应该由孩子自主制订,家长宏观指导
对于幼儿,作息时间表的制作可以由孩子口述计划,粗线条些。哪个时间点起床,哪个时间点睡觉,以及用餐、锻炼身体、做游戏等时间,大体上有个约定即可。
学龄儿童应该制订书面的作息时间表。起床、睡觉、用餐、学习、锻炼身体,都应该有具体的时间点。这个不难,大体上要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学校里都有作息时间表,家长只要稍做引导,孩子就会明白,原来在家也需要作息时间表。
我家孩子小时候,我硬性要求他们必须有作息时间规则,不允许变通。至于具体怎么做,我只做参谋,最终由孩子自己定。如果作息时间不好执行,那么随时可以调整。
比如:孩子说早上6:00起床,8:00~9:00阅读,10:00~11:00锻炼身体……我都说行。过段时间,孩子说早上6:00起床太早,那就改嘛,直改到孩子自己满意为止。
最后,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
规则面前,人人都得遵守。孩子要遵守,家长也要遵守。家长要不断地与孩子讨论分析,及时评价鼓励。虽然孩子可以修订作息时间表,但修订好了就得严格执行。
在我做校长的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我们要求学生每个寒暑假都要制订作息时间表,并把寒暑假时间管理纳入学校评价体系中。
对于时间管理,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孩子表示喜欢,家长总体好评。当然,家长也免不了有些困惑,其中问得最多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哪里可找到特别好的作息时间表样板?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没有最好的作息时间表,只有相对合适的。至于时间表格式,没必要弄得花里胡哨,您可以打印一张表格,也可以让孩子直接在白纸上手写。
问题2:孩子做不到作息时间表的规则怎么办?
作息时间表要寻求孩子个性发展与家长要求的平衡,所以我特别强调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宏观调控,而且允许孩子不断修订、完善。合适的规则是金钥匙,不合适的规则是绳索。如果大人想当然地找一个别人家的时间表强压给孩子,那么结果很可能只是激起孩子的反感和抵制;只有孩子自己摸索,才有可能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表。
问题3:孩子不想用作息时间表怎么办?
家庭教育要抓大放小。时间管理是大事,家长不应该纵容孩子。家长可以边强制执行边与孩子沟通,等孩子尝到了甜头,事情就好办了。教育的基本准则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尊重也不是教育。教育过程应该尽可能多地体现尊重,而涉及大是大非的教育目标,家长就必须严格要求。
管理国家需要“法治”,家庭教育也一样。家长管着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表管着孩子。希望这个家庭“法治”小工具,能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学而有法,“宅”而有序,成为他们自我超越的小法宝。
#02
语文自学,应该这样做
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遣词造句、背诵课文。不错,这方面确实可以自学,但仅是如此,就过于局限了。最好的语文学习,应该基于大语文的视野,从听、说、读、写着眼,长期积累,这样才能给孩子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
幼儿阶段,抓听与说
孩子听故事,听电视节目的对话,听家长说话,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背后是能力培养的学问。听得专注,这是注意力;听完能清楚复述,这是概括能力。
对幼儿来说,听说结合更重要。
听,是吸收,是输入;说,是应用,是输出。听说结合,幼儿思维的通道才更顺畅。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敏感期,家长对此不可忽视。
如何让孩子多说?
家长要以表扬为主。一开始孩子说得不好,这是幼儿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家长不能批评。只要孩子喜欢说,说着说着,能力会慢慢提升。
孩子天生喜欢观察,喜欢提问。年龄稍大些,孩子看到图文会发问,这是阅读的萌芽。家长要尽早让幼儿接触绘本。不认识字没关系,幼儿都有天才的想象力,会有童真童趣的理解。特别是,阅读绘本后,家长要及时引导幼儿说出来。
幼儿学语文没那么复杂,多听、多读、多说,语文素养就有了。语文学习难就难在需要长期积累,难在家长要有足够的陪伴时间和耐心。
小学中低段,抓读与说
没有孩子不喜欢阅读,关键在于家长引导得当。如果孩子阅读后喜欢说出来,那么他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会如虎添翼。小学中低段的家庭教育,重在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推荐哪些书籍,如何引导孩子多说。我的经验有三点:
一是倡导宏观把控下的自由阅读。
凡文学类、科普类读物,都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对阅读内容如何把关?主要是对一些违背人类基本价值观的低劣书进行防范。
价值观把好了,其他的完全可以放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正如人饿了要吃饭,只要能吃且大致营养均衡就行,不一定非要吃什么不可。
家长可大致引导孩子制订阅读计划,但不宜规定过细,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更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适当接触一些国学的精华,特别是古诗词,趁着孩子记忆力强,适当背诵一些。
二是肯说比说得好更重要。
说话既能锻炼语言,也能训练逻辑,这些都属于大语文素养。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不喜欢说怎么办?”我想,说话是人的本性,孩子不喜欢说,往往是因为家长要求太高、缺少赏识。倘若孩子一开口,家长就板着脸教育一番,孩子能不反感么?
三是对作文放低要求。
如果没有说话能力的提升,那么写作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很痛苦的事。与其逼着孩子痛苦写作,不如顺着孩子快乐说话。以后等孩子的说话能力上来了,再抓写作水平提升,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有家长喜欢让小学低段孩子去培训班学作文,我认为这很不明智,不如省下时间让孩子多说话。当然,能力超前的孩子如果真心喜欢写作,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写也不是坏事,但一定要放低要求。小学生学作文,兴趣比水平更重要。
小学高段到中学,重读写结合和拓展练习
一是读写结合。
这一阶段的阅读,我倡导以名人传记为首选,外加社会新闻。阅读的真正价值不只是积累语文素养,更是引领人的精神成长。名人传记最能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而阅读社会新闻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很有好处。
我孩子小时候,我引导他们读报纸,但不提倡看网络新闻,因为网络文章中假冒伪劣甚至有毒的太多,容易毒害到孩子的价值观,风险太大。
有学者提倡这时期大量读名著,但我持保守意见。小学高段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学习负担已经不轻,这时候的阅读要精准。学生读些名著章节是可以的,而整本整本的名著,等大学时慢慢读也来得及。
青春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但他们却少有阅读时间。家长如果用心,可以为孩子精选美文。这就像给孩子“煲汤”,把最精华的文章推荐给孩子。
家长还可引导孩子适当学习国学,让孩子大体了解《论语》《道德经》,以及诸子百家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经典名篇。国学,不仅是语文素养的底色,也是中华儿女生命的底色。
阅读最好的搭配就是写作。写作并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最高境界的写作是对人生、对社会的分析。家长要多与孩子讨论社会现象,既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又能拓宽孩子的视野,这样作文就不可怕了。
我曾多年研究作文教学,出版过关于作文的专著。基于我的经验,学生在初中一二年级学习作文技巧,效果最佳。这时候的作文学习,要特别关注写作方法,尤其是写作技巧解读的知识。这方面有很多自学的书,学生可选择一至二本实用的,慢慢品读。
二是拓展练习。
这是拓展学习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找来适量习题,快速观题。我倡导观题而不是做题,因为做题要写,太花费时间。我孩子读中学时就用这个方法,学习效率很高。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拓展阅读字典、成语词典等,随手翻翻,会有很好的积累。
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厚积薄发。听、说、读、写的学习规律,很难违背。有些家长不注重孩子平时的积累,总希望孩子考试前复习一下马上提高水平,这是很难的。学习语文,碰到好老师自然是幸运,但真正的童子功还是在家庭教育,在于家长从小引导孩子多说、精读、巧写。
从自学方法来分析,语文学科的自学,最好的方法是拓展学习。如何拓展?就是做好听、说、读、写的童子功。学生也可以有少量的探究学习,但总体上对积累语文素养帮助不大,更多是学习探究方法而已。语文学科的超前学习很容易,小学生就能看懂初中教材,但看懂了不等于有积累,所以对于语文学科,我不提倡超前学习,而是拓展学习。
#03
数学自学,如何补充和拓展?
语文和数学是中小学最基础的学科。这个阶段,数学成绩往往是衡量孩子学习是否优秀、是否有潜力的重要标志。
针对数学学习开展的家庭教育,作用似乎没有语文那么大,但家长依然能够有所作为。考虑到数学学科更专业,因此家长首先需要配合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具体而言,针对每一阶段孩子的数学学习,家长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幼儿阶段,重在玩耍中进行数学启蒙
针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讲究在玩中学,以玩为主,重在启蒙。
认识数、简单计算、空间想象,这些只要孩子喜欢,都可以玩;让幼儿数一数书上的页码,看看包含数字故事的绘本,看看闹钟、九九表等,都可尝试。
摆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很有好处。
孩子是天才的设计师,摆积木时图形变化万千,无形中会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家孩子在幼儿时,我把筷子锯成一小段一小段,让孩子摆数字、摆图形。孩子很喜欢,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
小学阶段,重思维训练和拓展学习
首先,利用趣味游戏或训练,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相对应的,思维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在敏捷性、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但凡有利于培养这些思维品质的活动,都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因此,家长可以从培养思维品质的角度带孩子做些有趣的训练。
比如:针对小学低段孩子,进行速算练习时,可以采取限时训练的方法,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计算尽可能多的算式,孩子越算越快,会有成功感。
又如:拿扑克牌算24点,是一种练习加减乘除速算的游戏,很能锻炼思维;玩魔方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能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这些家长都可与孩子多玩。
其次,开展多样化拓展学习,帮助孩子开拓视野。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等,借此探究数学学科中包含的数学文化;也可带着孩子适当做些实践探究,如让孩子感受半斤、一斤、一吨米到底有多重,一米、十米、一千米到底有多远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拓展学习,只能是一点补充。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小学生还不具备自学数学教材知识点的能力,所以本次防疫长假期间,还是倡导学生多做点语文、英语学科听说读写方面的拓展学习以及科学学科的探究学习。
这样等正式开学后,就可以抽出时间多学点数学,也算是统筹时间管理的好办法。但小学高段成绩相对优秀的孩子,还是可以自学的。此外,我特别提倡孩子进行拓展练习,它是拓展学习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多数孩子都适合。
家长可以找些习题集,让孩子观题、思考,然后再看答案,做些动脑不动笔的拓展练习,这样对于提升孩子的解题能力很有实效。
奥数学习就属于一种拓展学习。近几年,奥数学习受到质疑,我认为该批判的应该是全民学奥数的狂热,而不应该是奥数本身。
对于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们带着平常心自学,从兴趣出发,排除比赛的功利性,能懂的内容就品味一下,不懂的也没必要强求掌握。
中学阶段,需要分层设计学习方案
中学阶段,孩子的数学能力已经出现分化,有的感觉越学越简单,有的越学越吃力。
由于孩子的智力、兴趣本身就存在差异,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这时候,针对数学成绩处于不同层次的孩子,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设计学习方案。
其一,对于数学成绩排在后面的孩子,重在保护兴趣和信心。
对于孩子怕数学的,家长要综合分析原因,不能动不动就让孩子补课,这样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信。我的建议是,可以放低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适当调整生涯规划。
如可以引导孩子将兴趣转向艺术特长学习,转向语言、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转向技能学习。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他们全面拔尖。
除了引导孩子做好生涯规划外,这时候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包括对未来人生的信心,对调整学习方案的信心。实际上,只要孩子有适合的学习目标和追求,持之以恒,都会展示出另一种精彩。
其二,对于数学成绩中上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练习。
观题、思考、看答案,这些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拓展练习不错的选择。给孩子有针对性地补些课,也是有好处的,但前提是孩子喜欢。不过现在处于防疫期间,补课不方便,还是以拓展练习为首选。
其三,对于数学成绩靠前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拓展学习或超前学习。
对于数学成绩处于前三分之一的孩子,家长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或超前学习。步子小点的,可以跟着教师的进度进行拓展学习;步子大些的,完全可以进行超前学习。
超前学习的方式有预习、超单元学习、超年级学习。现在的自学辅导书籍很多,孩子可以找找自己喜欢的。当他们品尝到自学的乐趣,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时,会明显感到比跟着老师进度学显得轻松,而且想不拔尖都难。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微观上要自学。为什么要听老师的?因为学科知识都有体系,如果没有老师的宏观引领,那么学习就容易走弯路。为什么要自学?因为它既能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又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引导有条件的小学高段和初中年级的孩子尝试自学,是家庭教育的智慧,帮助孩子进行数学自学更值得探索。这次防疫长假,正是引导孩子自学的时机,家长不妨带着孩子进行尝试。
#04
如何督促孩子的英语自学?
英语是一门让家长感到纠结的学科。有学者认为,全民学英语,特别是孩子过早学习会加重负担,还会影响到母语学习;也有学者认为,英语学习有关键期,孩子越早学,效果就越好。
而我认为,抛开这些纠结和争议不谈,作为家长,只要学校开设了英语课,大家肯定要重视。那么,家长如何督促孩子进行英语学习?
如何合理安排英语学习时间?
我认为,孩子只要开始学英语,就要安排足够的时间,最好每天都有1节课,要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到英语,让英语学习成为每日学习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
按照浙江、广东的小学英语计划,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直到六年级,每周都是3节。
上海的小学英语计划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2节课,三年级每周3节,四五年级每周5节(注: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五四学制)。
因此,按照每天1节课的标准,如果哪天学校没有安排英语课,那么家里最好能够加1节晚间自学课,既可以是1小时左右的长课,也可以是15分钟左右的短课。双休日最好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
不同阶段,英语自学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方法跟语文总体差不多。比如听说与阅读,不是懂了就行,而是需要反复练习和大量的阅读积累。
当然英语学习也有与语文不同的地方,比如记忆单词比学习汉字更需要意志力,常成为孩子学习的拦路虎;还比如写作,要倡导提前写、多写。那么具体到每个阶段,孩子英语自学的重点是什么呢?
(1)小学中低段,重在听说读写的拓展学习
要多听多说,增加训练量:英语学习讲究熟能生巧,少有捷径。孩子可以跟着教材的配套音频资料反复听,大胆说。听与说的方法奥秘并不多,学校学的应该足够,关键是坚持。只有训练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水到渠成。
养成记忆单词的好习惯:由于背诵单词相对枯燥,很多孩子不喜欢。其实,背诵单词有些小窍门,但总体还是要靠记忆。孩子可以一边背一边写,这样记忆效果更好。
如果孩子习惯好,有毅力,能坚持住,慢慢会产生成功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从小懒散惯了的孩子,特别是平时语文学习都要家长盯的孩子,学英语容易出问题。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必须得盯着,不然拖了后腿再补更麻烦。当然,治本的措施还得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毅力入手。
鼓励孩子提早阅读:孩子稍微有点词汇积累后,家长就可以鼓励他们提早阅读。现在适合阅读的英语材料相当丰富,孩子开始可以囫囵吞枣地阅读,以大体上能读懂为前提。
单词原本是冷冰冰的,但如果放在一定语境中学习,就会变得灵动。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英语学习就没那么可怕了。
大胆尝试英文写作:孩子稍微有些词汇量后,家长还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写作,开始不要太在意写作水平,词能达意为佳,词不达意也行。孩子稍微写点什么,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赏识。
(2)小学高段和初中需要拓展学习甚至超前学习
加强听说读写的拓展学习:英文听说读写的拓展,任何年级都不可少。孩子英语基础不扎实,多是由于投入时间不够。多数孩子的薄弱点无非就是单词记不住,课文该背诵的不会背。背单词、背课文,除了苦功,没有捷径。
为此,孩子可以尝试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拓展练习。就像语文、数学那样,找来习题集,观题、思考、看答案。同时对拓展练习中答案想错了的习题,要做好记号,下次练习前或平时再多练习。
借助教材等资源超前学习:小学高段学有余力的孩子,可尝试超前学习。超前学习没有那么神奇,现在的英语教材编写得很好,稍微提前些不难。
初中阶段,孩子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相当严重,在平行班,教师只能基于中等生进行教学,学有余力的孩子如果仅仅跟着教师的进度学,肯定“吃不饱”,因此应学会超前学习。
超前学习怎样学?可以背单词,把下册、下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单词都先背下来;可以提前看高年级的教材,只要懂的都可先学;可以借助线上学习、自学辅导用书等预先学习;也可以按照听说读写的素养项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有人会说,这样学习,不是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吗?的确如此,但希望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英语,也很不现实。实际上,在减负背景下,家长更需要引导孩子统筹管理时间。
如果英语学习时间增加,其他方面就要减少,如对于一些特长项目可以先放低学习要求,以后再学也来得及的可以先缓缓。实际上,只要制订了劳逸结合的时间表,孩子的英语学习效率就会提升,随着学习方法的入门,也不一定就会增加太多负担。
英语学习,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更重要
小学阶段,孩子英语学得优秀并不难,关键在于是否有好的习惯。习惯不佳的孩子学英语,很快会败下阵来;习惯好的,家庭教育稍微跟得上,学习成绩很容易优秀。
而从优秀到拔尖,则需要孩子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高效的自学方法,还取决于孩子的语文素养。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以及很多一线教师的反馈,许多孩子英语不拔尖,不是英语自身的问题,而是与语文素养有关。
一个孩子如果在语文学科说、写、阅读等能力上存在问题,在英语方面的表现也不会好到哪里。归根到底,母语学习是学习基础中的基础。
那么相对语文、科学的趣味性,怎样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采取这些办法:一是通过志向激励,只要孩子心中有梦,就会有学习的毅力;二是通过评价激励,家长如果能够对孩子的努力及时表现出赏识,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会明显增强;三是通过成功激励,当孩子不断进步时,就会产生成就感。
#05
科学自学,提升科学素养大有可为
科学是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相对而言,当前中学阶段对科学课程已经足够重视,中高考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外,选考的科目几乎都与科学有关。
而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课时量还偏少,如广东省的课程方案中要求每周要开设2节科学课;浙江是1-2年级每周1节,3-4年级每周2节,5-6年级每周3节。
小学阶段是家校共育的黄金时期,居家防疫期间,小学生家长可以带孩子补充点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幼儿期家长和初中生家长,也可有所作为。
怎样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
首先,利用丰富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引导孩子拓展学习。
科普阅读孩子一般都喜欢,只要是科普书籍,孩子都可以看。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我认为:一要提倡自由阅读,即让孩子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二要就书籍的内容与孩子进行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多听孩子说,多表扬,并适时点拨,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当前,许多电视台都开设有科普频道,一些科学网站上也设有网上博物馆等图文并茂的内容,有的还辅以珍贵的科学探究视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这次防疫期间,网上也传播了许多科普类的内容,家长可以将这些精品资源适量提供给孩子浏览。
其次,借助观察、实验、文献研究等方法引导孩子探究学习。
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是孩子的天性。对此,家长可以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可以借此点燃孩子的科学梦想,另一方面要给孩子提供应有的帮助。
如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们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开展科学探究,比如观察植物、动物、天文现象;提出一个科学观点,并进行实验验证。
小学高段的孩子可以适度接触文献法。防疫时期,是帮助孩子通过文献研究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时机,家长可与孩子讨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进行搜索探究,然后写写小论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孩子表现出的兴趣比写作水平更重要,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写写探究设想、过程、结果。
我特别倡导引导孩子拆装生活用具,这个方法各年龄段的孩子都可尝试。如旧桌椅、手电筒、电风扇、闹钟、饮水机,甚至洗衣机、电脑、电视,都可以让孩子尝试拆装,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拆装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探究学习。
小学高段的孩子还可以将拆装过程写出来。孩子写作文就怕没有内容写,有了探究过程,写作其实并不难。
拓展学习和探究学习贵在坚持。家庭教育抓住了这两个核心,会对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家长怎样引导小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特别是小学中低段孩子的探究学习更需要家长帮忙。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如下几点。
(1)既关注探究结果,更注重过探究过程
探究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孩子摸索自学方法,而不是要探究出什么重大成果,因此只要孩子对探究结果感到满意或者有体会就行。即使结果很幼稚,家长也不能取笑。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做孩子探究学习的帮手
孩子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想法虽然很多,却常难以付诸行动或坚持,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但家长做帮手只是帮帮而已,不能代替孩子设计与操作,不然探究的意义就打折扣了。
(3)结合教材进行探究学习效率更高
小学科学教材呈现了科学知识点的整体脉络。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己看教材,然后通过发现疑问设计探究方案。
(4)理性面对高科技的冲击
人工智能时代,各种机器人、航空航天器等高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导致许多家长很焦虑,仿佛孩子不懂高科技原理就落后了。
实际上,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尤其小学又处在基础的底部,这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这时期家长允许孩子做一做有关高科技的梦,浏览一下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等资源即可,而不必强求孩子学习高科技原理,这些内容等到孩子读大学时再学更实际。
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如何引导?
幼儿阶段,重在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
孩子天生爱探究,脑子里总有数不清的问号。当孩子提问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探究,等孩子有所思考之后,再给他们讲解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如果能有更多的对话讨论,则是最可取的。
电视动画片对孩子极具吸引力,用心的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科幻类动画片给孩子播放,等他们看完后再引导孩子讲一讲,这样既能培养孩子“说”的能力,也可借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我认为,家长如能做到上面这些就足够了,没必要让幼儿超前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省下时间用于语文听说读能力的培养。当然如果能结合科学知识练习多听、多说、多读,倒是可以兼顾语文和科学学习,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中学阶段,可鼓励孩子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学。
中学阶段,学校的科学课程多了起来,时间也紧了许多。家长最可能做的,是关心孩子每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多鼓励孩子勤奋好学。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自学,主要是拓展学习、探究学习、超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