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好的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技巧!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19 10:10:14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

为了能达到这些任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观察力也不足以胜任。

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成为每天的实践。”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着,是一本介绍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方法的书,告知家长爱是需要技巧的。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作者讲了很多案例。其中有一个案例是讲大卫和他爸爸的。

大卫爸爸买了一堆菜急忙赶回家打开门后,发现8岁的大卫怒气冲冲的。

他们具体对话是这样的。

大卫爸爸“我看到一个生气的男孩。事实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生气的男孩”。

大卫:我很生气。事实上,我非常生气。

大卫爸爸:为什么?

大卫: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你从来都不在家里。

大卫爸爸: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我在家里。

大卫爸爸最后的回答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所以,改正,必须从现在开始!知道如何改变孩子的情绪,承认孩子的情绪和抱怨,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现在要牢记这样做是没有用的,这样做遇到脾气不好的孩子会带来争吵,遇到脾气好的孩子会让他压抑住自己的情绪,没有地方释放。

父母的同情是孩子情感上的急救药,孩子需要你的理解与适当的表达,而不是从大人的角度冷冰冰的看这个问题。

通常,面对我们的孩子,父母给出的往往是说教和批评。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产生怨恨和距离的根源。那么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我们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就蕴含在这段对话中——父母应该学会把孩子像顾客一样对待。

当我们用这种视角去看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时,相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简单来说,父母与孩子沟通应该做到以下这三点,分别是尊重、理解和共鸣。

尊重,就是我们要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如果父母从心态上有所改变,那么一定会从行为上展现出来。

比如,尊重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先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再对孩子提出建议或者意见;当孩子犯错或者闯祸的时候,往往会以更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

沟通针对的是孩子的感受。

沟通的三步走:1)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2)表达出我们的理解与同情;3)适时地提出我们的建议与看法。

我们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感情,然后适当的表达出来,让孩子明白我们理解他的感受,被理解后孩子就不会那么孤单与痛苦,情绪会慢慢的平复,正在做的不良的行为也开始变得犹豫或者停止。

想想我们会寻找知己,希望被爱人、被朋友理解,就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现在高考要来了,我们会这样安慰孩子:这种事情算啥呀,以后比这难的事情多了去了。等你经历多了你就明白了。

但是,孩子没有经历过,对他来讲这就是有生以来最大的事。

无论如何,他很难明白你说的那些。不止是高考,很多事情,我们都会说出类似的话。这也是我们的父母曾经说过的话。

我们看一个例子:

埃里克,9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如果按照早先的习惯,会这样说:天气不好,你哭有啥用,以后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下雨的,你发那么大火干什么?

但是这次这位父亲没有这样说,他心里想: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非常失望,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应该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我当然很失望。

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雨却下个不停。

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

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埃里克说: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然后下午的其他时间,他情绪慢慢好转,做别的事情去了。

孩子处于强烈的感情中时,他们还不太知道该如何控制,如何表达,这个时候他们也听不进去任何的话,不会接受任何的意见,更别说批评了。

如果孩子有什么不良行为,上来就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甚至挨了板子,或许暂时压制住了。

但很多时候,孩子会心怀愤怒,过不了多久就会再犯,或者给你找点别的事情,作为对你的报复。

就算以暴制暴后,最终孩子没有走上斜路,慢慢学会了反思明辨是非,长大后也挺好很有出息又挺孝顺。

但如果换种方式孩子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性格,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更有前途呢?

和孩子产生共鸣。

共鸣就是父母不仅能够理解孩子,而且还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的情绪流动到父母的身上。

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应该就会非常顺畅了。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父母如何让孩子更有责任感以及如何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其实,父母也很想和孩子好好沟通,可是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熊孩子?

任凭父母如何努力地与孩子沟通,孩子就是不听话,最终父母只能使出杀手锏——要求服从,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行事。

但是这样一来呢,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实上,教育孩子绝不能够采取强硬的态度。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家里有熊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其实啊,让孩子听话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旦孩子有了责任感,很多让父母头疼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

世界各地的父母其实都在寻找让孩子更有责任感的方法。

在许多家庭里,父母都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劳动能力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奏效的,比如做饭,洗碗或是收拾屋子等等。

可事实上呢,这些日常琐事并没有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反而还导致了许多争吵,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了苦恼和愤怒。

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那真正有效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自主性强的孩子精神上往往是自立的。在他们长大成人后,也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伴侣和工作。

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父母希望孩子学会的东西,其实取决于孩子内心对父母情感的反应。通常,孩子们会更愿意亲近他们喜欢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们,而这些被他们学习对象的价值观也会融入到孩子身上,内化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如果父母能够处理好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问题,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可是,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

当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困惑或者有痛苦的情绪时,当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时,当孩子日常交流中表露出苦恼与无助时,不要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

先理解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我们的理解与同情,再适时与孩子探讨,发现问题所在,给出我们的建议或看法。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

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点个「在看」,做个有技巧的父母。

END

标签: 海姆·g·吉诺特 培养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