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上海停课第39天,这对父子断绝了关系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19 12:09:28

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01

孩子上网课

妈妈却去上班了

深圳复课,欢呼得最大声的是压抑已久的老父母;

广州也逐步恢复返校,爸爸妈妈终于又可以松一口气;

然而上海已经停课39天了,网络上依旧哀嚎声四起。

特殊时期延伸出了一种独特的家庭模式:妈妈要上班,爸爸在家办公+带娃网课,这带来了一大串的连锁反应......

有的爸爸向妈妈留言求救:女儿昨天不找我,今天开会一直找我跳早操,我熬不住啊啊啊啊啊!

此时这位妈妈内心无限庆幸:保住绿码,我要上班!

当爸爸独自在家面对孩子时,曾经轻盈如幽灵的爸爸再也无法假装“我不在”。

但是当妈妈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爸爸们才开始了一天的表演。

孩子想妈妈了?打电话找妈妈;

孩子肚子饿了?打电话找妈妈;

孩子在家被爸爸骂了?打电话找妈妈...

明明在上班的妈妈们,却有种“在家带娃既视感”

这时候,再远的距离都扛不住技术的穿透!

即使不在家,孩子还是有能力在你旁边立体环绕: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

真·妈妈牌·免费通话·24小时·在线服务。

更不要说,在线辅导或者处理网课任务了...

于是,妈妈们练就了家事公事同时处理的双核CPU

再说说家里的事。

当奶奶回老家、妈妈去上班后,孤立无援的爸爸,终于体会了一把“被孩子抱着大腿煮饭”的滋味。

如果孩子小一点,他就能经历像娘娘一样抱着煮饭的独特体验了。

这爸爸起码能煮个饭!

而有的爸爸,仅仅是带娃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还记得那个被迫独自带娃隔离的爸爸。

一副生无可恋的脸。

Oh,我们太熟悉了。

平时这副脸,都在自己妈妈脸上看到。

爸爸带着儿子隔离,是放虎归山;

爸爸带着女儿隔离,是一团乱麻。

接下来,我们看见一个“拿头发没办法”的爸爸。

14天前是小仙女,14天后是“黑山老妖”?

爸爸说:知道女儿的头发不是很对,但是不知道怎么不对。

嗯......

你的无知有点“可爱”。

请问是不懂梳头发、还是不懂洗头发??

妈妈离开1小时,孩子就哭闹了近1小时。怎么哄都哄不住的爸爸,最后因为心疼也跟着崩溃大哭起来

网友哭笑不得的同时,不禁吐了真言:爸爸还是带得少。

因为爸爸带得少,所以我们要求很低:爸爸带娃,活着就好。

单单哄睡这一关就不容易。

这位爸爸经历了哄睡-醒-哄睡-醒的循环折磨之后,忍不住放狠话:再醒就打他!

有的孩子年纪小小则深谙其道,今天轮到爸爸带了,就自立点吧。

睡觉啥的,还是先把爸爸哄睡着,再开始哄自己!

过分懂事.jpg

毕竟,妈妈出门前,爸爸躺在床上belike:

妈妈回家后,爸爸换了个地方,躺在沙发上belike:

黄框内的那一坨,是爸爸...

看到孩子捧着手机在看,爸爸躺在沙发上。

难怪爸爸总说:带孩子好简单.....

但还是经不起长期共处啊,要不然为啥听到开学延迟后:

爸爸的反应:给把刀我!

妈妈的反应:不想回家...

没想到停课,还让妈妈们体会到了原本属于爸爸们的“不回家的诱惑”

一周过去,有的爸爸已经忍不住了!

眼看着父子在家每天大战三百回合的势头,妈妈们不禁感叹:希望复课后,你们还能是父子...

02

一次独自带娃的经历,有多痛苦,就证明有多缺席。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一直都是“稀缺品”,大多数孩子都是归妈妈管。

有一组调查显示:

高达77%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1小时内,

仅有9%的爸爸陪伴超过3小时。

人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为:

陪伴孩子是妈妈的事,与爸爸无关。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爸爸们独自带孩子的过程,总充满着眼泪与哭笑不得

爸爸不是天生就懂得做爸爸。

但是,这不妨碍有部分男性突围而出,组成优秀的“父亲代表队”。

之前,有一个“舞王”吸引了全网的目光。

因为儿子看了《这就是街舞》之后喜欢上舞蹈。为了支持孩子跳舞,陈爸爸给孩子报了学习班,并且会在空闲时间跟着儿子一起练舞。

尽管陈爸爸身形有些“圆润”,但他跳起舞来动作流畅,气场全开,风头一时盖过了帅气的儿子。

但大家更喜欢的,是他们如同朋友般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相处,陈爸爸成为了“别人家的爸爸”现实版。

大家的钦羡揭开了一个事实:一个用行动来表达陪伴与鼓励的爸爸,在社会上,是属于“珍稀动物”了!

福建一个家庭的3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行为习惯良好,作为孩子妈妈,满满一墙的奖状,林女士倍感骄傲和自豪。

而3个孩子优异成绩的取得则离不开他们的父亲。

林女士的丈夫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每天下班后都会陪伴3个孩子学习。

孩子在书房做作业,他就在旁边看书,整个书房学习氛围浓厚;

当孩子们作业完成之后,孩子爸爸会和孩子们一起聊天;

孩子们会分享校园中发生的事情,而孩子爸爸也会分享自己在公司的经历。

父子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与其说是父子,更像是朋友,双方信任感十足。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过:“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种特别的力量。”

孩子的身影中,融合了父亲的缩影。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意中复制到孩子的血液中。

真正成功的父亲,不应该只是家庭的“印钞机”,与孩子共宿的“房客”,而是要切实地卷入孩子的成长,陪伴是你能给孩子最丰厚的礼物。

03

好爸爸需要打磨

《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词,引发了全天下妈妈的眼泪: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咙哽咽。”

同样,也有一句台词,引发了全天下爸爸的共鸣:“爸爸不是生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啊!”

没有一个妈妈或者爸爸是浑然天成的。

都是一步一步地学习、一次一次的改善下成为更好的父母。

爸爸与妈妈迥异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分工。

在家里呆着的爸爸也并非不够优秀,只是还没遇到更适合他们的“带娃模式”。

只要稍微转换一下角度,你即可发现,他们其实可以胜任“爸爸”这个角色。

安排更适合爸爸的任务

爸爸在运动能力和游戏上有着天生的优势。

让爸爸成为娃的专属“体育老师”,他们分分钟可以想象出创造力爆棚的运动游戏项目,充分发泄孩子的精力,让孩子对拆家这项任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像这位爸爸,发明了现实版贪吃蛇游戏,不仅耗力,还耗时间,还趁机增进了亲子关系。

这个爸爸,大写的优秀了!

建立“奖励爸爸”制度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爸爸也不另外哦。

赞美,是一个古老的咒语,足以让爸爸对自己带娃的小小成就产生大大的动力。

比赞美再进一步的,是建立简单的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带给爸爸简单的快乐,既满足了他们潜意识里小小的竞争意识,又满足了他们小小的虚荣心。

有时候,一个雪糕就能搞定一个爸爸。

有时候,10元/次的零花钱,甚至可以把大人和小孩都给管得妥妥的。

分工明确、定期沟通

对于爸爸而言,有时候他们不做是因为“指令不够清晰”。

做好明确的分工表,建立定期沟通的习惯,爸爸的无措会减少,当掌控感逐渐增加,他们的参与会更加有效和积极。

学习辅导的分工,可以从学科的、校内/校外的角度来分配;

共同设立“无电子时段”,放下所有的电子设备,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

选定固定的亲子日,一同陪伴孩子游戏、运动和学习;

每周选一个晚上,交流孩子的情况,表达并倾听对方的感受与需求;

只要爸爸愿意,就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参与者,而不再只是旁观者。

甚至,当爸爸找到最适合的定位时,他们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伙伴、听众和带领者。

在家庭这个架构里,父母与孩子始终站在同等重要的起跑线上。

爸爸与妈妈在教育中的角色,不是冲突,而是互补。

教育子女既不能父亲缺失,也不能母亲缺失。

某种程度上,夫妻就是战友,必须通力合作,统一阵线,才能带娃心不累,爹妈都不废。

-END-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作者:栗子。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栗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