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花十多万住进月子中心,产妇不满意,门店在亏损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19 14:57:38

文/陈玉琪

“怀孕很疲惫,生育又很残忍,恢复的过程,那就是难堪。”2020年,韩剧《产后调理院》讲述了一名高龄产妇在生育后进入产后调理院的适应过程。

图源:韩剧《产后调理院》

2018年,王王第一次怀孕,她一早就打定主意要住月子中心。紧俏的月子中心,通常需要提前预订。怀孕5个月,她就拉着先生开始考察月子中心。“第一次怀孕,也不是很清楚坐月子到底要注意什么,就觉得专业的地方会做得更好。”

月子中心里有舒适高端的环境、“科学坐月子”的理念、号称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因此,越来越多像王王一样的女性在经历生产时的痛苦后,不惜为收费高昂的月子中心买单。

有数据显示,北上深杭月子中心价格的中位数都在5万元以上,中高档层次的不少于7万元,甚至不乏标价20万元甚至48万元的“天价”套餐。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却表示,95%的月子中心门店都在亏损中挣扎。

除了客单价飞涨,“乱象频出”是月子中心的另一个标签。3月,湖北十堰一家母婴照护会所育婴员虐待婴儿、致28天的婴儿骨折的事件引发关注,将行业乱象再一次摆上台面。

看似暴利的月子中心,为何仍是一门亏本生意?屡屡陷入信任危机的月子中心,真能让产妇安心坐月子吗?

“住进月子中心,我想图个清净”

王王最后预订了家附近一家月子中心里最贵的套房,住28天的费用是12万元。东南亚装修风格,阳台还有榻榻米,参观那天,阳光从通透的玻璃落地窗打进房间里,让她心动不已。

上世纪末,月子中心这一概念从中国台湾地区传入大陆。直到1999年,北京首家专业月子中心——北京妈妈月子中心成立,月子中心才开始在中国大陆起步。在此之前,住家月嫂是主流解决方案,但随着月嫂的价格水涨船高,想找个靠谱的月嫂不再容易。

在月子中心工作8年的李晴曾经设想,如果在家坐月子,怎么样才能最舒服。她得出了这样的人员配置:家里人负责餐食采买,一位月嫂负责照顾孕妈,以及一位育婴师负责照顾宝宝,育婴师只上白班,月嫂住家。

要实现这样的人员配置,既要有足够大的空间,也要有足够鼓的钱包。于是,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月子中心成为替代方案。

月子中心提供的服务都高度相似:每天提供三顿正餐、三顿点心;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定期查房;专业化的母婴护理,护理人员为新生儿提供沐浴、抚触、游泳等项目,产康师为产妇提供通乳、洗头、产后发汗、子宫复旧、骨盆修复等产后康复体验项目;还提供婴儿写真、满月Party等附加服务。

除了专业的一揽子服务,避免与父母辈发生冲突,也是不少准妈妈的另一个考量。不能洗头、不能碰水、吃肉进补……老一辈父母口口相传的坐月子经验,在新妈妈这里不再好用。

赵敏跟婆婆相处时间并不多,一年大概只见三回。图个清静是她住进月子中心的最大诉求,想尽量避免和不熟悉的婆婆朝夕相处、产生矛盾。

赵敏以42800元/28天的价格定下了一家月子中心的阳面套间,她挑选的月子中心是一家开在疗养胜地里的独栋小楼,月子中心有自己的厨房。

月子中心提供的“三餐三点”(受访者供图)

在月子中心,产妇的感受是头等大事。赵敏在怀孕期间就决定纯奶粉喂养。住院期间,护士三番五次来劝她,不断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看她心意已决,又转而去劝说她先生。

但来到月子中心以后,没有人劝赵敏要母乳喂养了。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吃、睡、看剧、玩手机、跟着护理师学习育儿知识。到了晚上,宝宝跟护理师睡在客厅,赵敏和先生睡在卧室,整个月子期间都休息得很好。

月子中心,省心还是糟心?

“我觉得月子中心的月嫂没有一个能合我心意。”王王觉得,尽管花10多万元定了月子中心最贵的套餐,自己完全没有休息好,宝宝也没有护理好。

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搜索,可以发现,不少新手妈妈列出长长的清单,分享自己在预订月子中心时的经验。网友们对月子中心的“雷区”进行归纳,包括不专业的护理人员、鸡肋的产后修复项目、工作人员频繁出入打扰休息等。

“小红书”上有超过42万条“月子中心”相关笔记(图源:小红书)

夏莎莎是一名月子中心的销售,定价10多万元与五六万元的月子中心,她都工作过。她介绍,“月子中心”这一概念刚在大陆兴起的时候,主要以托管制为主,由护士对托管的宝宝进行集中管理。但夏莎莎并不推荐这种模式,新闻里常看到的关于婴儿交叉感染的事件,大多数发生在采用集中式护理的月子中心。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近年来,母婴一对一的制度成为产妇首选,即为产妇配备专职月嫂或护理师,母婴同室,月嫂同时照顾宝宝和妈妈,另有护士、医生、营养师、产康师等人员各司其职。不少月子中心都承诺,产妇可以随时更换月嫂,直到满意为止。

月子期间,王王换了两次月嫂。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声称,第二个月嫂经验丰富,好评连连,老板的亲朋好友来坐月子,用的都是她。

没想到,月嫂第一次喂奶,宝宝就吐奶了。看到宝宝喷射状吐奶,第一次当妈妈的王王快吓哭了。月嫂解释,可能是因为宝宝刚哭过,胃里有空气。

此后,宝宝频频吐奶。月子中心的医生、护士都说,喂奶后得多抱一会儿,先横抱至少半个小时,再竖抱拍嗝。孩子因此养成了抱睡的习惯,王王抱着宝宝忧心忡忡。

后来,王王才了解到“过度喂养”这个概念。在宝宝当时的生长阶段,正常的奶量应该是80~100毫升/餐,而月嫂每一顿都喂了120~150毫升,孩子是吸收不了的。一直到现在,宝宝的脾胃都不太好,王王觉得是当时过度喂养留下的病根。

作为焦虑的新手妈妈,尽管可以让宝宝晚上跟月嫂一起睡,王王还是把宝宝的小床挪到了自己旁边,宝宝一有动静,王王就会紧张地坐起来,睡在隔壁房间的月嫂却越来越懒。“小孩已经哭得不行了,她也不过来。我就很烦躁,说‘阿姨你不过来看一下吗’,她才会过来。”

一天夜里,王王被乳房胀痛疼醒,碰都不能碰,月嫂、值班护士都没办法帮她缓解,月子中心也没有专业的通乳师。王王很恼火,自己叫来了外面的通乳师,通乳师三下五除二就帮她把奶排了出来。

让赵敏不舒服的则是月子中心频频上门推销的产康师。一般情况下,月子套餐里只包含一些入门级的产康项目,比如洗头、通乳、排恶露等,例如盆底肌修复等其他项目只能体验一两次,以体验推动购买。

在产科主任查房的时候,产康师总是跟在旁边,反复催促赵敏说,因为她是剖腹产,并且不喂母乳,她的子宫恢复得很慢,她的腹直肌分离也有两指半,如果不在月子这个黄金修复期修复的话,可能会留下永久的后遗症。

产科医生也在旁边跟着附和。于是,赵敏去体验了一次产康师极力推荐的子宫复旧项目。产康师把一些贴片贴在赵敏的肚子上,打开仪器,在微弱的电流刺激下,赵敏感觉肚子麻麻的。

体验以后,赵敏在网上查询,了解到子宫需要6周左右的自愈过程,绝大多数人的骨盆、腹直肌、盆底肌可以通过自主锻炼恢复,而恢复不了的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赵敏打定主意不花这个钱,但产康师一再催促她购买套餐。赵敏一气之下,告诉月子中心负责人:“不要让产康师再来我房间了。”赵敏的套餐里还附赠了盆底肌修复、腹直肌修复、产后发汗等其他项目,她索性一并都不做了。

产后48天,赵敏回医院做了系统的产后复查,B超一切正常,子宫已经完全恢复到孕前大小,腹直肌、盆底肌恢复情况都不错。医生说她不需要做产后康复项目,回家自己锻炼锻炼就行了。

“贵的月子中心服务态度一定是好的,但服务专不专业,我觉得跟价格没有太大的关系。”夏莎莎认为,母婴一对一模式、自有厨房是选择月子中心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护理的管理水平也需要重点关注,比如护士是不是有护士证、月嫂是不是有母婴师证、护士长的水平如何、护理的管理流程是不是标准等。

客单价飞涨,月子中心仍是亏本生意?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出台,近年来,月子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从中高端家庭走向普通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7.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47%左右,预计2023年将达到243亿元。

图源:艾媒咨询

然而,2020年中国母婴前沿大会上,和伊月子中心创始人涂隽吟提到,95%的月子中心门店都在亏损中挣扎。在已经或曾经上市的5家月子中心中,只有1家能维持微薄利润。

“月子中心要盈利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周期特别长。”夏莎莎说。

按照营业形态划分,月子中心包括医院附属机构、酒店式、独栋别墅式、公寓式等。但无论是哪一类,都面临高昂的固定成本。

夏莎莎介绍,独栋经营的月子中心资产模式更重,回本周期更长,算上前期拿地、装修等费用,新门店硬件投入起码要2000万元,加上其他成本投入,“没有两年是回不了本的”。

对于酒店式月子中心而言,餐标相对更高。据介绍,收费10万元~15万元的月子中心,每天的餐费标准是800~1000元。

巨大的前期投入,对应的却是回购率低的消费属性,月子中心只能加大推广力度。“现在许多新的月子中心,会把注意力放在营销、包装上。像房间环境有多高档、母婴用品都是名牌,把没那么重要的东西包装得很华丽。”夏莎莎说。

另外,由于月子中心客户群体特殊,容错率低。“如果出现客诉理赔的话,这一单可能还得亏钱。”因此,夏莎莎感慨,月子行业是一个非常需要口碑的行业,对每家月子中心来说,三年是一个坎。

此外,不专业的护理、频频登上新闻的各种事故和乱象,让月子中心屡屡陷入信任危机。

2020年,吉林市一月子会所的月嫂在给婴儿喂奶过程中,婴儿突然呛奶停止了呼吸,辗转多家医院才抢救过来。2021年,一名女婴在广东佛山月子中心出现腹胀、呼吸急促等现象,由于月子中心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能力,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同年,沈阳某月子中心有14名新生儿被确诊肺炎。

2018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正式实施。该要求从经营管理、从业人员、服务内容、专业技术、争议和投诉等方面提出了通用规范。

但是,该标准属于“国家推荐标准”,并不强制采用。有关月子中心的监管,现在还处于“自律”阶段。

妇产科医生、科普博主六层楼曾在科普文章中直言,月子中心是一种“伪需求”,基于传统观念下的“坐月子”而衍生出来的服务与消费大多是站不住脚的。

他认为,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是什么导致我们无法独立抚养孩子?是什么让我们选择在无法独立抚养孩子的时候生孩子?

2020年,王王在生二胎的时候没有选择月子中心,经过精心挑选,选择了一名住家月嫂。虽然没有生三胎的打算,但王王觉得,如果再来一次,现在的她已经有能力不借助外界力量,照顾好自己和宝宝。

(受访者均为化名)

(编辑:荀诗林 校对:颜京宁)

标签: 月子中心 产后调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