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自律的孩子有多厉害?从小自律的孩子,都来自这3种家庭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19 16:17:27

松下幸之助曾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由此可见,能保持自律习惯的人,没几个是平庸之辈。但孩子的自律,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更关键。

自律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村上春树说:“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也常常听一位朋友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对此,我深以为然。那么,自律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呢?

见到过一个小女孩,因为写的字漂亮,而爆红网络。小姑娘写字一笔一划,跟打印的一样,字迹刚柔并济,用力均匀,即使是写数字,也很工整,看起来赏心悦目。

小女孩的妈妈解释说:“她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是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平时写作业也是这样认真。除了书法课,还参加了很多兴趣班,周一到周日的课程,几乎都是满的,而且完成的很好。”

你看,妥妥的别人家孩子,小女孩对自己的超高要求,还是源于自律。不得不说,孩子的自律,并非天生形成的,和后天培养以及环境的影响有关。一个人按照既定计划,做上一两天并不算什么,但如果能一直坚持,往往能达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2020年北京大学本科录取年龄最小的学生,湖南新邵15岁孩屈诗颖,被称为“天才少女”。谈及她的成长时,妈妈说,女儿天分并不是多好,上学也早。自己和老公在外工作,外婆带着她。

屈诗颖曾经语文、数学都不及格,学习成绩也跟不上。但后来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时间计划,并一直坚持了下来。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晚上学习到11点左右。正是通过长时间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刻苦学习,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北大屈诗颖

自律的孩子通常来自3种家庭

李玫瑾教授认为,6岁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决定了他的人生起点。而下面的这3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1、及时给孩子立规矩的家庭

孩子在6岁前,有40多个敏感期,6岁前,是社会规则敏感期,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孩子还在家庭中生活,有些小问题不明显,但进入幼儿园生活后,很多缺点就暴露无遗了。比如不好好吃饭、顶撞老师、情绪失控等等。

有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什么都不听父母的。等到了幼儿园,老师也很头疼,不知道如何管教。

“自律”在心理学上的另一种说法是“自我控制”。孩子在早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并没有很好的规范准则,需要父母帮助,控制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及欲望。这个阶段是社会规范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2、肯放手的家庭

很多家长会事无巨细的关注孩子的事情,经常会打扰到他们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在写作业,家长过来问,要不要喝点水,要不要吃个苹果之类的,这些都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李玫瑾教授认为,6岁前在家比较受宠的孩子,专注力反而比较差。因为大人的关注,更容易打扰到孩子的专注力。

你不经意的言语、催促,都会影响到孩子。他正在发呆,你跑过去问:“你怎么了?”他正在玩积木,你跑过去问:“需要妈妈帮忙吗?”

频繁的打断孩子,一切“包办”,不仅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也不利于他自理能力的提升。

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预判,都是家长说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家长不放手,孩子很难构建自己内心的秩序感,更难学会自律。

你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做个“懒”家长。大宝刚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催好多遍,马上要迟到了,我跟着忙前忙后,他一点也不慌张。

后来,我就跟他说,早上起床上幼儿园,是你自己的事情,以后我不管你了,从起床到上学这段时间,你自己安排,包括吃饭、洗脸、刷牙、换衣服等等,我会在你出门前五分钟,设置一个闹钟提醒。

刚开始大宝还是慢慢悠悠的,闹铃响起来,他才忙不迭的往身上套衣服,还喊我帮忙,我假装没听到。一段时间后,大宝慢慢能管理好自己早上的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3、父母能以身作则的家庭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的言行,是他学习的标尺。父母是什么德行,养育出的孩子基本也是如此。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家是普通家庭,教育孩子也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帮助孩子养成了习惯而已。当然,父母也要自律,不能只知道抱着手机刷,把孩子丢在那里就可以了。

孩子的成长中,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如果父母不懂的自律,不能以身作则,如何唤醒孩子心中的自律呢?

凌晨妈妈来叨叨:

乔布斯说:“自由从自信而来,自信从自律而来。”养育出自律的孩子,他以后的人生会大放异彩。父母们先自省,从自己的改变出发,再去谈如何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