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哥哥吃香蕉!”从不会说话到“小话痨”,3岁奇奇的语言康复路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20 09:03:14

1

儿童背景资料

姓名:奇奇

性别:男

年龄:3岁

临床诊断:语言发育迟缓

奇奇是一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2019年1月出生,父母均是上班族,出生时主要照顾者是妈妈,爸爸和奶奶,在孩子2岁半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经介绍来到顾连芒果进行训练康复训练。

2021年7月进入顾连芒果儿童康复医疗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在到中心前已经接受了约4个月的康复训练,在我中心的训练项目包括言语单训、社交单训、感统单训、启仁教育;周一到周五进行持续性的训练和家庭康复训练。

2

病情分析

孩子眼神对视差,对人的关注欠佳,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主动跟他人互动,很少回应他人;

对物体的关注和操作能力差(不会主动去拿玩具玩,即使将玩具拿到孩子手上,孩子也只是捏一捏看一看,不会去探索开发玩具的玩法);

情绪不稳定,有哮喘病史,易哭闹(没有及时得到满足、不愿意做事情,只要有一点不如意都会习惯性用会哭闹来表示拒绝);

模仿意识差,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会呆呆地看着示范者,不明白别人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安坐能力差(不愿意坐凳子,喜欢看窗户外的树叶);

理解能力欠佳,指令执行较差,不知道语言指令具体代表的含义。

4

康复治疗目标和计划

01

提高孩子的目光对视

先引导孩子观察到治疗师,第一步只需要儿童能观察到老师就行;然后增加儿童观察老师的时间;其次在制作活动场景中教会儿童能主动地观察老师的行为、表情和眼神。

02

提高孩子对物品的分类能力

将2个外形(颜色、形状、大小)区别较大的物品进行分类,单一的外形属性的分类,数量是在3-5个,每一次分类进行5个回合;将物品2个属性进行分类,在做的过程中,将属性之间的差别范围缩小,注重儿童的观察能力。

03

独立完成生活用品卡片的选择

根据指令拿取常见物品的卡片,拿取卡片的比例是1:1;然后按照1:2、1:4的比例让儿童拿取卡片;儿童认识常见物品之后,教儿童物品功能方面的认识,最后进行关联性联系,例如:钥匙-开门;床、枕头-睡觉;筷子、碗-吃饭;遥控器-开电视。

04

提高孩子的互动能力

老师辅助小朋友加入2个小朋友的游戏中,全程由老师作为主导;然后老师引导儿童主导游戏,让儿童渐渐明白游戏中主动性的乐趣;最后引导儿童主动与熟悉的小朋友打招呼和分享零食或者玩具。

05

提高模仿能力

跟着老师模仿简单动作方面指令,例如:拍腿、拍桌子、敲积木;然后模仿来时连贯性的动作,例如:模仿2-3个动作拍手、拍脚等。其次模仿操作性物品的动作,例如:利用3-5个积木模仿搭建形状。

06

提高认知能力

根据指令拿取常见水果、蔬菜、日常物品,仿真物品;然后卡片和仿真物品之间配对;其次关于物品的分类,例如:水果、蔬菜、日常用品;最后进行常见场所功能方面的认识,例如:卧室-睡觉、理发店-剪头发、医院-看病、教室-上课、公园-玩游戏、超市-买东西、游泳馆-游泳。

07

降低触觉防御

在轻松的环境中寻找喜欢的物品,建立儿童的安全感,然后治疗师慢慢介入到儿童的活动中,让儿童能接受治疗师;儿童接受治疗师的介入之后,开始慢慢与儿童能很接受其他人的身体接触,例如:握手、拥抱、近距离排队;最后能接受团体游戏,并能够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加入游戏中。

08

提高儿童的呼名反应

近距离呼名反应

利用儿童喜欢的物品,让儿童能注视到治疗师,例如:将儿童喜欢的物品引导儿童看向治疗师的面部,并且在引导过程中配合语言“奇奇,玩具”。

远距离呼名反应

儿童和治疗师相距的距离逐渐增大,称呼儿童的名字,让儿童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例如:应答反应、表情反应或者动作反应。儿童应答之后,需给儿童相应的奖励,并且呼儿童的姓名时,必须是有事情需要儿童执行的。

呼名反应的泛化

平时在家需要加强儿童对不同人和在不同场合下对自己的各种称呼都要有反应。例如:在商场、公园、学校对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老师的呼名有相应的反应。

5

效果总结分析

作为全国领先的连锁儿童康复医疗机构,顾连芒果儿童康复医疗中心深耕儿童康复领域6年,为超2000名特殊儿童带来专业康复服务。

顾连芒果针对不同康复需求的儿童如言语障碍、运动障碍、发育落后、孤独症谱系障碍、专注力障碍、社交障碍、姿势发育障碍、神经损伤、感统失调等开展MDT多学科联合诊疗,通过精准诊断和评估,利用任务导向性的训练让儿童学以致用,帮助儿童实现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

顾连芒果致力于帮助每个有需要的儿童,通过符合国际理念的优质医疗服务,以家庭可负担的费用,进行早期干预、全面康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