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的生财,穷的生孩!
近日在杭州萧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中年妇女独身前往医院产子后消失,后被民警在出租房内找到,了解内情的民警施以援手,多部门联合展开帮扶。
人海波澜,这只是一片水打浪花,我们了解到的客观事实也就这么多。可是能供我们思考的东西却还有不少——正是“富的生财,穷的生孩,在这同时,在这期间”。
《贫穷的本质》里面说到:如果明知怀孕对自己来说代价很大,却仍然这样选择,那么说明她们是主动的。《国富论》里面也有提及:生孩子并不是有利可图,而是有处死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来看,以客观的事实为标准,似乎对母亲来说很不利,对于孩子,似乎更不利。
21世纪有句话说,未来的哲学一定全是理性的,数学除外,数学是超越现实的客观标准。而这件事情是否是社会的缩影然后成为哲学家分析世界的例子。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提起中国,你脑子的第一画面是什么呢?那或许可以作为你对我们国家的某种印象。而杭州萧山的这位母亲又给了我们什么印象?是先想到穷人,还是先想到母亲呢?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第三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像个低俗的笑话那般,穷人实在无事可做了,只好选择生孩子。也像某些社会哲学提出的贫穷陷阱那般:穷越生孩,生孩越穷。这样的循环是怎么开始的,这样的陷阱如何解决?对于物质匮乏的穷人来说这样的问题无异于杞人忧天,对于哲学家来说,这是探寻幸福的秘钥——人和人之间的不同莫过于此,在这同时,在这期间。
客观来看:母亲需要承担家庭更大的压力,需要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这不仅仅是一句话,对于穷人来说,很多问题都是贫穷的核心,其中连富人都无可避免的健康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当外力导致物体发生形变时,它有时可以恢复过来,有时候就永远保持那样了。而对于母亲的孩子来说,第三个孩子的来临必然导致两个孩子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他们以前能得到的必然因此减少甚至没有。而第三个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就不得不和前两个孩子均分生活条件,当然,自古母亲爱幺儿,他能得到的也许要稍稍多些,比起本来能得到的还是很少。在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们本来能怎么样,现在都不行了。母亲亦如是。
感性方面:女子柔弱,为母则刚。想想你身患重病,独自去医院的那种凄凉画面,大概能产生这样的共鸣。是呀,她已经步入中年,身体大不如前,而作为女性,天生就比男性要脆弱。她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只身前往医院,既要承受身体的痛苦,还要备受心灵的煎熬。也许出于对未来生活的畏惧,也许是产后的精神不定,她选择了消失。作为她的第三个孩子,他失去了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的是一位母亲在艰难困苦时决定把他生下来的选择。这个选择赋予了他生命,这个选择将在她和他之间建立一条不可磨灭的纽带——是爱!而医院和派出所以及相关的部门提供的支援和帮助,更是在人性和爱的意义上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事情过去了,问题留了下来,当某天我们到了类似的处境时,我们该如何选择?《长江七号》里周星驰扮演的父亲角色送孩子去贵族学校,这是一份爱,在理性和生活的层面上,是不是可以选择普通的学校更好一些?对父亲,对孩子要更好一些?或许爱和感情这样的东西从来就没有理性可言......也许只有事情真正发生在我们面前,才明白自己有多么地无可奈何和无足轻重。
标签: 杭州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