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新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儿童人格教育》——新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个体的心理生活是统一的整体,一个人的人格表现从纵向和横向上都是连续不间断发展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发展完全由基因所定,我们想要更加清晰的了解孩子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让他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根据他们在新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观测。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通常会在孩子的转变期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比如孩子入学,或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被收养的孩子,他脾气暴躁,不听大人管教,甚至经常自言自语,当别人问他话时,他总是答非所问。他的养父母对他很和善,但是小男孩仍然不快乐。
了解到男孩的真实想法后我们得知,男孩潜意识里认为,虽然自己和养父母的亲生子女受到同等待遇,但是养父母心里肯定是更加关心和爱护自己亲生的孩子。于是他用发脾气来表示抗拒,以达到他想离开这个家的目的。
当我们了解这个男孩的内心想法后,便对他爱发脾气这件事不觉得奇怪了。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一味地采取惩罚措施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觉得反抗有理。
很多儿童有着同样的心理问题,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各种各样,归纳起来就是殊途同归。人犯错误的可能性尽管不可胜数,但真理却只有一个,这也是人性的奇特之处。
对于有些儿童的行为,我们不能从我们的常识来判断正确与否。因为有些错误是由于他们意识里设定的目标出现了错误,从而引发了错误的行为。
当我们用新环境检测孩子性格时,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环境,孩子对新环境的判断就会发生扭曲,进而做出不真实的反应,无法很好的融入新环境。
简言之就是儿童在学校的错误或逆反行为并不是学校的教育制度有问题,而是儿童对这一新环境准备不够造成的。
其实,我们对新环境的研究并不是因为新环境会导致儿童变坏,而是通过研究可以更清晰地发现儿童准备性的好坏,或者说是应对新环境的缺失和不足。
如果当一个孩子,在上学前一直表现很好,那我们可以判断孩子暂时不能适应新环境;如果一个孩子在过去三年的表现都不是很好,那我们需要对孩子过去三年的经历做过了解后,再做出判断。
一般情况下,孩子无法使用学校生活时由于自信心不足造成的,但通常是孩子在学校遭遇第一次失败时,没有引起大人的足够重视,从而对孩子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失败,有的孩子可以从中受到鼓励,有的孩子则会一蹶不振。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是突然之间变坏的,在这之前存在很多客观条件,比如一个身体孱弱的孩子,身边一定有一个无比宠爱他的母亲;
一个胆子很小的孩子,身边一定有个可以依赖的爸妈,这些帮助给他们带来被宠爱和被限制的感觉,但这些感觉也会成为他们融入新环境时的阻碍,比如一个胆小的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班级时,他就需要被肯定和被关注。
性情、脾气和情感被视为人的第三性征,但人的第三性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后天形成。
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性教育问题也常常使人受到困扰,为此我们做过一系列的调查问卷,比如“儿童的性发展和性经验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让他们了解性?”
关于这个问题,百分之九十的父母或者教育者都认为不存在固定的标准,确定是否要告诉他们在性方面的问题,父母最好先仔细分析一下孩子当时的实际情况或心理之后再予以解释。
这里我们不提倡过早对孩子作这方面的解释,即使这并不一定会对孩子产生有害的影响。
从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儿童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学校这个新环境是对儿童准备性的一种测试,若准备不充分就是完全暴露各种欠缺和不足。
一般来说,孩子需要学会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对各类学科产生兴趣。
学生对教室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专注于学业,很多学生在家中完全被家人宠坏,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苛求宠爱上,而并非学校的学业上,但如果孩子获得老师宠爱,就会成绩突飞猛进。
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来自老师的宠爱,所以趁早做好入学准备是最重要的。
孩子入学一段时间后学校会给出成绩单,近几年流行智力测试,很多父母获取测试结果后悔把这种测试结果当成对孩子的一种最终的和完整的评判。
但往往在测试结果中得分较高的人,长大后过着平凡的生活,而儿时测试得分较低的孩子,长大后却很成功。
这一方面说明一份简单的测试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另一方面说明,经过后天努力,孩子们完全可以变得更加优秀。
我们曾经观测过快班和慢班之间的学生状况,其实慢班的孩子并非学习智力低下,而是由于他们出身贫苦,没有做好入学准备,从而对学校环境充满戒备。
为此,辅导老师应该给这类孩子更多的帮助,通过玩游戏,阅读等,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而不是单一在慢班体会灰心和丧气。
总之理想的教育者应该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他们能铸造学生的心灵,甚至说掌握着孩子们的未来。
标签: 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