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如何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这三点父母一定要知道!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25 20:17:23

什么才是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呢?

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让孩子内心强大一定是其中之一。

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迎接挑战,应对挫折,走出人生的逆境。

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也不可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亲子关系的最终目标是分离,是让孩子走向独立,所以拥有一颗“大心脏”,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重点。

什么才是内心强大呢?

我觉得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几年,新闻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跟家长的争吵、老师的责骂而选择轻生。我想让他们无法承受的,除了这些责备,更多的是他们内心价值感的缺失。

发展心理学中把人对于自己的特征进行的评估,从而做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认定称为“自尊”。

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自尊跟我们平时讲的自尊不太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到这个词的时候,大多表达的是“面子”。

而发展心理学中的自尊,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人对于自己性格、外表、情商、智商以及其他一切与自我相关的特质的评价。

有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高自尊的年轻人更加乐观,较少出现抑郁,学业成绩也更好。

而另一项在新西兰的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人身体、心理的健康状况更差,经济前景更差,且会出现更多的犯罪行为。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好,更自信,更能适应环境,克服困难。

低自尊的人倾向于负面评价自己,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被困难所击倒。

自尊是如何发展的呢?

根据研究,大约在4-5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建立起有意义的自尊感了。

但是在4-7岁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会“过度自信”。他们觉得自己在所有方面都很优秀,对,就是这么普通而自信。

到了8岁之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就开始慢慢跟他人的评价相接近。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尊会在各种关系中变化,比如父母、同学、老师、异性等,例如跟父母相处好的孩子在跟父母的关系中会表现出高自尊,但是如果他不受同学喜欢的话,又会在同学面前表现出低自尊。

这其中女孩在青春期的自尊水平会更低,原因是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更不满,在意他人评价,更容易因琐事与家庭成员出现摩擦。

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而言,到了成年之后,自尊水平会发展到最高水平,然后随着老年的到来再慢慢回落。

如何培养高自尊的孩子?

自尊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如此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高自尊呢?

1、父母的养育方式。

我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不自信来自于父母对他们长期负面的评价。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一个女生和朋友在餐厅用餐的时候,不小心打烂了一个碟子,然后她大脑一片空白,一边哭一边不停的跟朋友还有服务员道歉。朋友后来安抚了她好久她才恢复过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那一刻,她回忆起无数次她做错事时被母亲无休止的谩骂,回忆起弱小无助却无力反抗的自己。

你无法否认,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可避免地会被父母的评价打上烙印。

研究表明采用温和、支持、鼓励的养育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出高自尊的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喜欢的,是有价值的,从而发展出自尊。

另一方面,这样的养育方式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段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滋养孩子一生,让孩子更自信,更坚韧。

2、正确引导孩子的胜负欲。

自尊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跟同伴的比较。

3岁以后,小朋友之间的攀比就多了起来,凡事都要争第一。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小朋友因为争坐第一个椅子,拿第一个沙包而闹起来。

过多的比较会损伤孩子的积极性,不仅小朋友会相互比,家长也会相互比较。甚至有的家长会向孩子传递“你就是最棒的,你就得事事拿第一,你拿第一才是我的好孩子”这样的信念。

这样的压力之下,小朋友怎么可能学会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呢?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为小朋友创造一个“非竞争性”环境,即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只和自己比,比自己进步了就是成功,不拿小朋友之间作比较,也不提别人家的孩子。

同时要教会孩子接受失败,要告诉孩子,失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失败仅仅是一次经历而非一个标签。能从错误中吸收,吃一堑长一智,才是对待失败的最好心态。

3、培养孩子的能力感。

另一方面,即使家长、老师提供了非竞争环境,但小朋友之间还是会相互比较。所以在运动、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锻炼他们能力感的机会,不要事事都代劳。

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锻炼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把一件事情做成功的感受。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倒是觉得成功才是成功他妈,一个经历过努力-成功这个过程的人,会更向往成功,也更愿意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三点,就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尊水平,自信坚韧,不惧挫折,与各位家长共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