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没想到我从家庭剧《亲爱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里的“悬疑气质”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26 11:04:03

对国产剧来说,好久都没有这样的现象了:两拨立场鲜明的观众,在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占领高地,大喊它“贩卖焦虑”,也有人代入自己,表示故事本身“无比真实”。什么剧?——《亲爱的小孩》

目前该剧豆瓣评分8.0,口碑还有继续飙升的希望。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作为国产现实主义作品,它几乎囊括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所有角色和事件。婚姻职场、伦理道德、精神压力、社会舆论、爱情出轨……每个人都能在故事找到自己。而这所有的一切,又因为生孩子,把老、中、青三代人的种种串联到了一起。

生娃似乎让已婚已育的人“不忍回忆”那些带娃的不堪,让未婚未育的人开始恐婚恐育,而早就抱孙子的老一代人,则可以顺理成章带入自己拉扯几个孩子长大的经历,云淡风轻地来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矫情。”

可《亲爱的小孩》真就仅仅是这么简单地讲述“生娃”这件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顺理成章的事吗?当然不是,能掀起这么巨大的讨论,除了剧本身精良的制作和质量外,它也埋下了三个当代社会最值得深挖的问题。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家庭伦理剧中看到了悬疑气质,只有看懂这三个问题,才能真正看懂这部《亲爱的小孩》。

问题一:方一诺和肖路的离婚,是因为孩子吗?

方一诺(任素汐 饰)和肖路(秦昊 饰)本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肖路会在晚上加完班后,跑大老远去给方一诺买一碗她馋的面,因为孕期忌口,他还会先吃掉有辣椒的那碗。

对待妻子,他一直温声细气,从不发火。从早工作到晚,肖路也默默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任。怕给妻子炖汤的王八被蚊子咬死,他甚至能细心到给王八点蚊香。

诚然,肖路不是个坏男人,更不是渣男。再看方一诺,有女孩子都羡慕的语文老师工作。跟老公感情也很好,时常抖包袱,开玩笑。

不仅如此,方一诺也很坚强和独立,课堂上羊水破了,一句“我先去生个孩子,你们老实点”,透着大女主气质。

这么恩爱的一对夫妻,在剧集开始的时候,怎么都想不到他们会走到离婚的十字路口。

明面上的导火索,是因为孩子的出生与他们当初预想的完全不同。他们以为自己做好了所有准备,但根本没有。

方一诺还没进产房,就“怕”了。为了孩子好,她坚持要顺产,可进了产房,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天哪,这也太疼了。”

平时悉心呵护妻子的丈夫肖路,到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媳妇住进了医院,他半夜还喝着啤酒看着球,错过了孩子的出生。

到了医院,为了给母亲送胎盘,在产房外守了半天,活像个傻子,家丑都传到了护士嘴里。

生完孩子,问题更多。千挑万选的月嫂临时跑路。方一诺母亲当了一辈子劳模,还有两年退休,不能在此时打退堂鼓。肖路的母亲要照顾啃老的小叔子,也脱不开身。催生的双方父母此时没一个能帮上忙。

于是这对新手爸妈,陷入了因孩子而造成的生活崩塌中。做老师的方一诺很严谨,信奉科学育儿,道理一套一套,可过犹不及,在无意识中陷入了过分紧张的怪圈。

新生儿黄疸发烧,头疼脑热,漏尿红屁屁,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方一诺看来,这让她心急火燎,濒临崩溃。

肖路白天要上班,晚上三番五次被妻子喊醒,休息不好,精神焦虑,压力骤增。更可怕的是,因为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方一诺忽视了夫妻感情,无视肖路的情感需求,任何问题都“冷处理”解决,这无疑更让矛盾加剧,也让最终的离婚顺理成章。

不过他们的婚姻问题,仅仅是因为一个孩子的出生吗?显然也不是。孩子只是导火索,并不是问题的根源。用方一诺的话说,即便没有朱珠(第三者)他们也会离婚。

因为他们性格不同,三观不合,需求错位,可以说他们的婚姻里只有爱情,其他什么都没有。肖路从小家境不好,肖母将他们兄弟俩拉扯大,最缺的就是钱,这在肖路的生命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所以在肖路的世界里,钱是最重要的,他性格大大咧咧,经常在无意识中提及金钱,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方一诺不同,她家双职工,从小家境不算优渥,但也不缺钱。她谨小慎微,理性至上,对她来说,需要的是安全感,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在需要时随时可以出现的人。

但肖路却偏偏满足不了她的这些精神需求。生产的时候他错过了,孩子生病他没接到电话,重要的时刻一个接一个错过,也意味着他们的婚姻走向了终点。他们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不是生育,不是孩子,而是他们最初在一起的动因,只有单薄的,无法承担现实压力的纯粹爱情。

爱情是很美,爱情的力量也很大,它可以无视年龄,家境、国别甚至性别,但就是无法战胜鸡毛蒜皮和鸡零狗碎的小事。这是爱情的弱点,也是他们婚姻真正的悲剧。

问题二:三位母亲,谁有问题?

有孩子自然有母亲,《亲爱的小孩》给我们展示了社会上最经典的母亲群像。年轻母亲的代表自然是方一诺。

方一诺最能激起观剧年轻群体共鸣,尤其是已婚已育新手妈妈们的共鸣。一朝生产,十级疼痛,让她们的身份从“仙女”彻底转变为“母亲”,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人生的巨变。

母亲,是一个需要自学,无法经过培训的“职业”,在成才过程中,每个新手妈妈都要经历煎熬。方一诺也是如此。为了孩子,她咬咬牙千挑万选请来了月嫂,半夜频繁起床喂奶。

她因为小婴儿的啼哭而情绪崩溃,也因为月嫂的不负责而满腹牢骚。

为了看孩子,她甚至开发出了侦探技能,不是半夜闻奶瓶,就是望远镜观察。

甚至在离婚后和谢天华结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因为孩子需要父亲。

方一诺当然没有错,母亲有为孩子付出,甚至将孩子凌驾于一切,放在首位的权利和自由。只是看完这部剧,我们自然会有一个更深的思考:这种自我失位的母亲,对家庭,对孩子,对丈夫是否公平?

第二位母亲与方一诺完全相反,是李勤勤扮演的肖路母亲,高彩屏。高彩屏大大咧咧,出场的时候极不讨喜,嘴里来啥说啥。

生活习惯不好,不拘小节,刚进家门的时候行李撞了方一诺一个趔趄,不换鞋就踩在人家的地毯上。

但了解她年轻时的故事,我们会发现这是剧中形象最饱满生动的母亲,没有之一。肖路和肖旭靠她一手带大,但她从不会刻意放大自己的情绪。因为自身经历的原因,她有时候会将年轻媳妇的哀怨归结为“矫情”。

但在大是大非上,她从不偏袒儿子,而是始终站在“理”一边。儿媳妇让她戒烟,虽然烟瘾很大,但她还是下决心戒掉。

儿子出轨,她不仅带着儿子亲自去给亲家赔礼道歉,还专门从乡下炖了土鸡汤,做了许多方一诺最喜欢的辣椒萝卜,风尘仆仆地来诉说衷肠。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劝方一诺复婚,在为人处世方面,高彩屏有来自市井和烟火气里的人生智慧。

第三位母亲是方一诺的母亲,由岳红扮演。方母的性格与方一诺很像,理性大过感性,自认为从小对方一诺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却又时时刻刻透露出言行不一的矛盾。

产房生产,方一诺觉得耽搁了老公的工作,让他先回去,方母进来就是一顿数落。

打疫苗的时候,三个大人照看一个孩子忙成一团,方母也是张嘴就骂。

等到肖路出轨,她作为方一诺的母亲,竟然劝女儿复婚。

在三位母亲里,方母给人的感觉一直是高高在上,自己虽然做得不好,但却喜欢指责别人,人际交往的时候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更成了女儿和肖路之间的绊脚石。

这三位母亲,也几乎概括了现实生活里大部分母亲的特点。《亲爱的小孩》之所以将她们放在一起,并不仅仅是戏剧冲突的内在需要,而是大多数普通家庭,都要经历媳妇,婆婆,岳母三者关系的矛盾与和解。

她们的做法,当然没有谁对谁错,都跟自身经历和个人性格息息相关。她们都是真实且复杂的普通人,在互相碰撞中不断加深着彼此的了解,最终找到家庭关系里那个隐秘且脆弱的平衡点。三个母亲加起来,是这部剧最大的真实。

问题三:通过生孩子来救孩子,对吗?

剧情的后半段,波澜再起,方一诺的女儿禾禾因为生病,急需救命。而医生建议的最好方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带血,去拯救禾禾。

这显然陷入了悬疑片常用的一种套路,叫“道德困境”。就是说,无论如何选择,结果都是坏的。一般我们做选择,如果一个是好的结果,一个是坏的结果,显然选择好的就是了,这没有任何争议。

但如果结果只有坏和更坏,怎么选?这也是《亲爱的小孩》抛出的,关于人性和伦理的最大问题。

从浅层来说,前夫和前妻要在合法,并且合乎伦理的情况下通过“身体力行”再生孩子,需要承担的是两个新组建家庭的彻底破裂。而他们的婚姻关系已经破裂过一次,不可能再完全修复,这会让三个家庭同时陷入情感和伦理危机。

从深层来说,禾禾的生命固然需要不顾一切地去拯救。但那个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为唯一意义,通过已经离婚的父母降临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就变成了一个“工具人”。

他(她)出生的全部原因是姐姐的生命,那么他(她)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长大后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的关系,这显然是社会学家的逻辑,在已为人母的方一诺眼里,这种逻辑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摒弃一切,无视一切,只要救孩子,这是只属于一个母亲的逻辑。

暴走妈妈割肝救儿,唐县母亲割皮救子,为救孩子跳下悬崖,抬起汽车……关于母爱牺牲和奇迹的真实事迹,在现实中数不胜数。

在这些真实面前,方一诺的“强盗逻辑”似乎更能站得住脚。因为只有这样,母亲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只有这样,才有身为人母,为母则刚的伟大和坚强。

事实上,母爱不需要人和事作为解释和注脚,也难以在道德困境中权衡感性和理性的因素。孩子的生命,就只关乎生命,无关乎利弊,这也是看《亲爱的小孩》后,我们都应该理解的母性哲学。

任何对于这一行为合理性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讨论者身上。但我确信,假如类似事件真的发生,会有多少人采用方一诺的做法呢?毕竟,母亲的坚强,不该被质疑,而母爱的力量,也不该被怀疑。

标签: 亲爱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