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设备助力,偏远地区孕妇在家做“产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图/受访者提供
借助可穿戴设备和手机软件,在家里就可随时监测血压、血糖,以及做胎心监护了!今日(4月26日)上午,一项将新型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于中国欠发达地区孕期保健的研究项目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启动。该项目旨在探索出一种新的孕期保健模式,以降低欠发达地区孕产妇合并症的发生率,为准妈妈和胎儿的安全保驾护航。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教授、王子莲教授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线上线下联动
用穿戴设备做远程“产检”
该项目负责人、中山一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陈海天介绍,该项目拟在广东地区的3家有代表性的县级医院(封开县人民医院、阳春市中医院、紫金县人民医院)及其下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一项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干预试验,探索基于穿戴设备(体重、血压、血糖、胎心监护)和移动手机软件(膳食、运动)的新型远程医疗技术的孕期保健模式的建立对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特别是对降低孕产妇合并症发生率的作用。
陈海天介绍,这个项目缘起于她2020年参加广东省组团式帮扶时在肇庆市封开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开展医疗技术和管理帮扶一年的经历。她在该院工作期间曾见过一位怀孕35周的孕妇,发现不明原因宫内死胎,自诉不规律产检,3天前觉得胎动减少,但由于住的地方离医院较远,交通不方便,耽搁了3天才来医院就诊,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在惋惜这个病例的同时,她进一步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有更便捷的合适的孕期保健模式帮助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孕妇、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可穿戴设备
三个卫生院一台胎心监护仪
在大城市里怀孕了定期做产检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欠发达地区孕期保健工作难以规范推进,与这些地区存在“先天不足”有关。首先是医疗硬件、设备的配备不足。以胎心监护为例,在孕28周之后,如孕妇发现胎动异常,胎心监护是最基本和较准确的检查手段;但边远地区距离县级医院路途遥远,更别说三甲医院了。卫生院可能是她们可以选择的最近的医疗机构,但由于胎监仪价值不菲(单机国产3万-5.5万人民币,进口7万-8万人民币),并不是每个卫生院都配备该设备。以封开县为例,只有三分之一卫生院配有一台胎心监护仪,其它卫生院的孕妇只能到附近卫生院或到县级医院检查。
此外,交通、就医不便也是部分孕妇未能规律产检的原因。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出台,高龄孕妇增多,高龄孕妇出现妊娠合并症的可能性更高,其中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死宫内等,这意味着对医疗的需求也就更高了。但基层医护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和背景差距大,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欠缺,这些因素导致基层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与高龄孕妇管理复杂性不匹配,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远程医疗有助于基层医护提高水平
陈海天介绍,该项目通过建立案例库、录制线上课程,并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形成远程医疗新技术下的基层医护人员培养范式,培养出一批懂得使用新型远程医疗技术加强孕期保健的基层医护人员。
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来看,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可以明显提高诊疗效果和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并给基层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林清清
标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远程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