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上幼儿园,除了分离焦虑,几个关键因素父母要知道
周末带孩子在小区楼下玩,看见几位阿姨围在一起闲聊。
王阿姨说,自己的小外孙浩浩今年刚上中班,小班的时候倒是挺爱去幼儿园的,自从上中班之后,每天早上跟打仗似的,哭闹着不去幼儿园。
原因是因为浩浩他们从中班开始,老师就教写字了。每天教2个,白天在幼儿园里学习、练习,晚上回家还布置的有作业,每个生字让写一篇,第二天老师还要检查。
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写字成了浩浩最头疼的事情,经常是哭着写完的。等浩浩写完作业,就已经很晚了,直接洗漱睡觉,孩子根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01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在鸡娃,恨不得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家长们的这种激进行为又连带着催生了一批以教授孩子具体“知识”为目的的幼儿园和少儿培训机构,“强行”给孩子灌输并不符合该年龄段认知发展的学科类知识,让孩子超前学习。
很多幼儿园很早就开始教孩子们认字、写字、学数学、学英语等,尤其是临近幼升小,恨不得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让孩子提前学完。
而很多父母也都赞成幼儿园的教学,他们认为能让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把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学完,对于孩子以后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同事丽丽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家孩子今年幼升小,为了让孩子能提前适应小学生活,丽丽专门给孩子转到一家幼小衔接幼儿园,每天都安排有语数外三门课程,回家还有家庭作业,完全按照小学的标准教学。
02 超前学习弊大于利
这里姑且不去评判其他,单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种超前学习带给孩子的伤害是多么巨大。
对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欢发现和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对知识的汲取都是在玩耍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
如果违背孩子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强行灌输具体知识,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具体表现在以下5点:
1、不利于身体发育
0-6岁正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尤其是手部肌肉的发育还未成熟,如果过早练习握笔写字,那么孩子会因为手部力度不够而感到吃力,而经常性地握笔用力,会对肌肉产生一定的伤害,影响手部肌肉的正常发育。
朋友家的小孩就是因为小时候握笔握得早,用力过猛,导致肌肉受伤,以至于现在握笔握得时间稍微久一点就会疼痛,甚至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生活。
2、对学习产生恐惧
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应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自由探索、在玩中学。
如果一味强调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在违背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强行灌输,逼迫式学习,那么势必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
王阿姨的孙子浩浩就是因为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尚未发育好的时候,就被强行要求学习认字、写字,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得不偿失。
3、缺乏自信
我们知道,学习好不好,自信很重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信心强的孩子就会迎难而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缺乏自信的孩子,遇到一丁点的困难就会退缩,出现畏难情绪,更别说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了。
同样,如果孩子长期在高压下学习,心理负担就会很重,继而影响学习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开始自我怀疑,产生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4、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厌学情绪
上面提到,浩浩之所以每天早上哭闹着不去幼儿园,就是因为害怕写字,说明浩浩因为写字这件事对学校和老师已经产生了抵触心理,把学校和老师当成了心理负担。
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疏导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那么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也会让孩子给幼儿园贴上“上学-写字-讨厌”的标签,出现厌学情绪。
5、轻视所学知识,不利于长远发展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超前学习,当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确实表现出了比同龄人稍显“优秀”的特质,但这种“优秀”只是一种表象,经不起时间的推敲。
在孩子提前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当老师在课堂上又一次教授这些他已经学过的知识时,孩子会认为原来小学的知识这么简单,我都已经学会了,渐渐地在课堂上就不再认真听讲了。
而小学一、二年级往往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如果此时不能建立起“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那么越往后,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越差。
03 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在探索与实践中汲取知识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有探索欲和求知欲,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兴趣,不喜欢被约束,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引导孩子学习:
1.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鼓励孩子多探索多实践
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所有知识的输入都应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性,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在动手实践中去观察事物,发展自己的认知,在玩乐中去学习去体验。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喂给孩子知识,孩子不但不能很好地理解,而且还容易失去兴趣。但如果带着孩子一起,通过动手实践,细心观察,在玩乐的过程中逐渐习得知识,那么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解的更透彻,为今后深入学习奠定好基础。
2.以游戏为主,边玩边学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孩子不愿意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再怎么说教都于事无补,但如果你换种说法,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孩子一起参与进来,那么孩子参与的积极性瞬间就被调动起来了。
前段时间,我在辅导孩子数数的时候,孩子数数就烦了,觉得很枯燥,提不起兴趣,于是我提议一起来玩“投篮球赢宝石”的游戏,最后数数谁赢得的宝石最多,孩子的学习兴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有时候孩子觉得枯燥的学习内容,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学,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3. 鼓励孩子多运动,还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孩子们的精力总是很旺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力气,想要帮助孩子耗能,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
运动的好处很多,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发展大动作,不仅如此,适量的运动还能改善孩子的大脑,助力孩子成长。
根据3-6岁成长教育指南指导,孩子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充足的户外活动,不仅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还能改善孩子的视力。
孩子在自由玩耍的时候,是思维最活跃,动作最灵敏,也是最放松的时候,此时,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也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多奇思妙想都是在孩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玩耍的过程中产生的。
只有让孩子玩得好,消耗掉多余的能量,孩子才能静下心来更专注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04 写给父母的话
学习就是一场马拉松,过程比结果重要。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可操之过急。
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调动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也才能够理解得更深刻。任何有违孩子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与其强行灌输,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教育就是30%的启发和70%的等待。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可以争分夺秒,但唯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不能急着让孩子开花结果。
你们认为超前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吗?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洛清枫聊育儿,正面管教践行者,专注儿童家庭教育,关注我,和你分享科学有料的育儿知识)
标签: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