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要闻速递:孩子有没有安全感,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是在这4种情况下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6-23 09:29:03

在孩子小时候,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稳定持续的安全感。孩子有没有安全感,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资料图片)

和妈妈分开时

同事文丽的儿子小凯今年已经六岁了,其他同龄段的孩子早已经能够自己上早教班,但小凯必须要和妈妈在一起,即使妈妈坐在旁边,他也会经常回头看妈妈。

文丽很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粘人呢?

她向别人请教,才发现她有一个坏习惯。她总会将孩子扔给老人照顾,每次走的时候还是悄悄走,从不和孩子打招呼。在孩子想要妈妈时,总是找不到她,导致孩子总觉得妈妈抛弃了他,不要他。

小的时候,小凯哭一会儿就好了。但随着长大,小凯的不安全感越来越明显。所以小凯特别粘文丽,还会无端闹脾气,喜欢搞破坏,总想引起妈妈的注意。

文丽知道是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很后悔。后来她经常主动拥抱小凯,和小凯说:“妈妈爱你”。当她出去时,会和小凯打招呼,并约定什么时候回来。

慢慢的小凯不再时刻粘着文丽,能够一个人在早教班。妈妈不在时,也不再哭闹,而是自己玩游戏,因为他知道妈妈不会抛弃他,他和妈妈约定了时间,妈妈肯定会回来。

孩子从降生那一刻,第一个依赖的就是妈妈,这是他最早也是最强大的安全感来源。

即使孩子慢慢长大,妈妈给孩子的安全感也会成为一种力量和底气,刻在他的信念里,支持他更坚强面对挑战困难。

失去心爱的东西时

凯西很讨厌姑姑家的弟弟。

今年春节,姑姑带着弟弟来拜年,凯西很不高兴,将自己反锁在小卧室,不理弟弟。这让凯西的爸爸很奇怪,便问妻子怎么回事。

原来有次姑姑带弟弟来家里,弟弟不小心弄坏了凯西最珍爱的飞机模型。这个飞机模型是爸爸送给凯西的生日礼物,凯西非常珍爱它。

当时凯西又生气又伤心,推了弟弟一把。妈妈便教训他:“你怎么能推弟弟呢,不就是一个玩具坏了嘛,让爸爸再送你一个。

所以凯西开始讨厌弟弟,不让碰自己的东西。这次弟弟来家里,凯西直接反锁了卧室。

爸爸了解事情的缘由后,和妻子沟通。然后妈妈向凯西道了歉,说:“妈妈知道你很爱爸爸送你的飞机模型,妈妈知道飞机模型被弄坏,你很生气和伤心。那天妈妈不应该那么说你,妈妈做错了。”

后来姑姑也买了一架一样的飞机模型,由弟弟亲自送给凯西,向凯西道歉。凯西也和弟弟道歉说:我也对不起,当时不该推你。

开始凯西妈妈的做法很欠妥当。凯西会觉得妈妈不爱他了,感受到了妈妈的“背叛”。并把由此产生的愤怒和怨气投射到了弟弟身上,但爸爸的做法却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情感。

作为父母,越是在孩子难过伤心时,越要懂得维护孩子的情感需求。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深爱着他,懂他,和他一样很珍惜他爱的东西。

不小心犯错时

子阳是个6岁的小男孩。一天爸爸带着他去朋友家聚餐,子阳和其他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把朋友家客厅摆放的花瓶碰倒摔碎了。

子阳很害怕,当爸爸和大人们闻声赶来时,子阳赶紧说:“我不是故意的。”

爸爸看出来子阳的恐惧,首先关心子阳有没有受伤,并安慰子阳:“子阳不要怕,虽然我们不是故意的,但确实打碎了叔叔家的花瓶,我们做错了,那一起想一想要怎么办?”

子阳说:“我们要向叔叔道歉”,爸爸问然后呢?

子阳灵机一动:“送一个新的花瓶给叔叔。”

然后爸爸带着子阳来到了市场,买了一个一样的花瓶。子阳亲手把花瓶交给了叔叔,并在爸爸的陪伴下向叔叔道歉。

很多时候,孩子不小心犯错,害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父母的训斥责骂。

子阳爸爸的做法就非常好,一方面他控制了自己的脾气,接纳了孩子不小心犯的错。另一方面,他引导子阳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去道歉和做出弥补。

这样既能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又能培养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和知错能改的人,借机也教会了孩子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遇到问题时

因为家庭和工作原因,阿雯有时会把孩子带到单位,自己忙的时候,就由单位一个朋友帮忙照应。

单位有两个同事特别喜欢逗阿雯的孩子,有时候会故意装的凶神恶煞吓唬孩子,孩子被吓得直哭。有时候又一本正经骗孩子:“你妈妈把你给我了,不要你了。”

慢慢的孩子不再愿意和阿雯去单位了。

阿雯感觉不对劲,去单位问同事,才知道了原因。

阿雯很生气,很真诚郑重地和两位同事谈了这件事,后来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同时阿雯也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不会将他给任何人。

很多时候,成年人觉得只是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孩子哭一下,笑笑就没事了,但这些行为却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它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同时增加了孩子的社交恐惧,对他人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

这时候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身旁,维护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立场和态度,知道父母是保护自己的。

孩子小时候的安全感大多来自于父母,而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安全基地”,

让孩子不论长到多大,当他感到危险或者需要安慰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后一直有一个这样的“安全基地”,才会更有勇气和力量,去自信满满地追求更好的未来,不是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