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环球焦点!学了那么多教育方法,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真正的问题,出在这儿!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6-30 08:35:54

假期和朋友小聚,话题自然脱离不了孩子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个朋友,最近很是苦恼,说快被孩子逼疯了,娃特别敏感、易激动,稍微不如意就哭,只要被拒绝就闹遇到一点困难就发脾气,全家都被他搞得神经紧张,每个人言辞举止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如意惹毛他。

对了,闹起来还不好哄。如果说有的孩子是玻璃心,那我们家整个一玻璃容器。

在家还有人体谅包容,外边不行啊,别人可不会一直让着他呀。

我听着听着就有点不对了——为什么要让着他呢?

很多人问,这届孩子衣食无忧、被全家人捧在手心,物质与爱双重富裕,为什么他们的问题还那么多,甚至比我们小时候还多?

我觉得这届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被摆在了太中心的位置。

在家人人皆太子,这些太子们聚到一起,最大的问题,就是玻璃心噼里啪啦碎一地~

所以这届孩子的标签变成了:玻璃心、抗挫能力差、敏感爱哭、随意发脾气、不尊重大人…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投入了过多的注意力,给孩子营造了一种“虚假”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孩子的真实感。

孩子无法从真实中获得力量感,而一个缺乏力量感的孩子,面对真正的残酷时,内心自然是脆弱的。

我们不让孩子感受父母真实的情绪

我们这届父母真的很努力了,每个人都在努力学着如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平和教育,不打不骂,即使憋出内伤也要给孩子一个笑脸。

如果你真的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地养育孩子,那很好,可以坚持下去。

但大多人容易陷入一个极端,就是“假装”完美父母,反而忘了在孩子面前表达同样作为人的感受。

经常在“演好”和“崩溃”间横跳。

明明被扯头发很痛,但想到不能因此发火,就压下了脾气,想到了那句共情句式,“你很兴奋,所以扯了妈妈头发,但这样是不对的”,但孩子见你和颜悦色,依然得寸进尺,你一秒变脸:“跟你说别扯了!听不见吗!”

娃——“哇”一声……

你心里烦,明明被孩子絮絮叨叨烦的要死,但想到不能随便敷衍孩子,你又耐着性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搭腔,当孩子第三次瞪着眼质问:“你到底听不听我说话”,你又一秒变脸:“我不是在这吗?你还让我怎么听!”

娃——“妈妈真讨厌!”

是孩子不体谅?不懂事?不尊重你?

其实,都不是。

问题很简单——你跟孩子情绪不同频。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相处,都是一个测试对方底线的活动:

觉得对方可以退一退,你就进一步;

觉得对方不肯退,就按兵不动;

觉得对方太强势,自己就不得不退一步。

孩子跟父母其实也是如此,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的反应,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为路线。

但“假装好父母”的状态下,孩子其实是看不到你真实的态度的。

他没有通过你的表情和语言感受到“你不高兴”、“你很痛”、“这件事很严肃”,所以他无法理解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你的心路历程是:我忍、我一忍再忍、我忍无可忍。

孩子看你的心里路程:前一秒笑嘻嘻,后一秒放刀子,喜怒无常!

所以,当你因为某些原因感到愤怒、难受、委屈等时,不要试图用自我感动式的爱压抑自己,而要用真实的情绪和感受去面对孩子(当然并不是随意发火)。

被扯痛头发,不必隐藏痛苦和愤怒,你可以自然反应,一脸痛苦和生气:“被扯到头发真的很痛,希望你可以停下来,不要再扯我”。

你很累,不必隐藏自己的疲惫:“妈妈很累,我现在脑子一锅粥,听你说话都反应不过来,想先休息一会,你可以过一下跟我说,也可以先跟爸爸说”。

孩子应该知道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真实情绪反应,这样他才会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去适应。

察颜观色,是一项基本技能,这对孩子社交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要知道任何一段好的关系都应该是让自己舒服的,而舒服的前提就是真实。

当我们一直虚假的时候,孩子就会得到一个“人人都可以忍他、都该让着他、都要无底线包容他"的假象。

而当他走出家门,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居然有那么多“残酷面”,他会觉得不安、惶恐、甚至是自我逃避。

我们不让孩子面对他自己真实的情绪

周末答应孩子去游乐园,但公司突然通知加班。

怎么办?

先哄,“你听话,晚上妈妈带你吃你最喜欢的汉堡”。

再骗,“游乐园今天不开门,咱们改天去”。

孩子不依不饶,你终于爆发 ,“你咋这么不懂事,都说了今天不行,改天去不也一样吗?”。

是孩子脾气倔?还是他不体谅他人难处?

明明平常都满足他呀,怎么偶尔一次不顺他意,就撒泼打滚,软硬不吃呢?

其实,都不是。

自己期待的事情落空,孩子会感到失落、难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还是我们,不愿让孩子失望呀!

不仅是失望,得不到、已失去、很痛苦、很气愤……所有这些扎进心里会疼的掉眼泪的感受,我们都拼着命的、努力的帮孩子拦啊、挡啊!对他哄啊、劝啊、甚至是骗~

我们做了所有努力,终于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也开始发脾气了:你到底想怎么样啊!

其实,孩子真的没有要怎么样,他就是难过呀,他就是想哭、想发泄呀!

你让他感受最真实的情绪,然后自己去排解和接受就好了。

接受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你都能得到、不是所有事都能如你所愿的完成。

有些时候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些事就是你拼命努力也不一定有结果。

有些东西就是你辛辛苦苦做好,别人一不留意就给你意外损毁……

能体验自己真实情感的孩子,是幸运的,一个人的情感越丰富,他的人格越高贵。

反之,如果孩子一直被剥夺接受和内化这些不如意的机会,他就会变得跋扈、不通情理,遇到任何不如意,他都会反应过激,难以接受。

所以,倒不如坦诚一点。当你做不到或无法满足孩子的某个要求时,请干脆一点,让孩子面对吧,直接明明白白地复述下事实。

“今天爸爸\妈妈,突然接到加班通知,要去工作,不能带你去游乐园了。妈妈知道你很期待这次的游玩,但非常抱歉,妈妈真的需要工作,我们改天或者…… 。”

不需要欺瞒,更不需要内疚,我们只需要陪着他,接纳他的情绪,帮助他面对和度过当下这个痛苦的情绪。

适时的让孩子明白,别人不会围着他转、有些规则不喜欢也要遵守、有些事情不如意也要适当妥协、有些事情努力了也可能做得不如别人,这不是坏事。

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他的世界中的各种挫折、磨难。

当然,这里的失落,是无可奈何的,而不是刻意为之。

所以,在每次答应孩子前请一定深思熟虑,承诺了就尽量做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至于做不到的情况,那就实事求是,让孩子面对吧。

请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会慢慢消化掉失落的痛苦,并发展成强大的接受能力的。

C妈说:

我经常在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到底什么能力是可以跟随孩子一生的。

除了善良的人生底色,我还能给孩子什么,让他们人生的道路能多增加一点确定的、正向的因素呢?

我们总是想着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抗挫能力、共情能力等,但任何能力的养成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真实。

只有感受到真实,孩子才能学会真正的接纳,无论是接纳他人还是接纳自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可以面对。

孩子可以接受真实,却依然不否定自己。

反而可以从真实中获得超强的力量感,也拥有处事不惊的从容感,这样孩子在未来才不会轻易垮掉。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