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动态丨儿童社会化分3个阶段,3-6岁阶段最重要,这样做让孩子拥有好人缘
李玫瑾曾经表示:孩子没朋友,是要出问题的。对于李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因为在文明社会中,一个人要想获得理想的生活状态,就必须符合相应的社会化进程。
如果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出现了问题,那么孩子就很难融入这个社会。
比如我们在接触某些孩子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孩子,并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孩子都存在一些令人厌恶的特质,就像任性、自私、脾气不好、不尊重人、不关心人等等。
(资料图)
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其实大多都是因为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出现了问题,孩子在相应的年龄并没有拥有相应的社会化能力。
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
3岁~6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就是社会化进程的一个基础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十分的重要,属于孩子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
6岁~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会化能力基础已经奠定,开始侧重于与同性的关发展,也就是与同性交朋友、交际等。
12岁~18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与同性进行交流沟通,开始侧重于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比如如何建立正确的朋友关系等。
而这三个阶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第一阶段的时候没能够学会如何和人相处,那么在第二阶段的时候,孩子就无法进一步地实现社会化进程的发展。所以,3岁~6岁的这个阶段,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去培养孩子的社会化能力。
如果家长不注重孩子的社会化能力发展,孩子在第一阶段就没有掌握基本的交际方式等,那么在孩子上小学之后,很可能就不懂得如何和同性的朋友交往,从而无法拥有自己的交际圈。
而孩子以这种状态上了中学、高中、大学之后,同样会因为缺乏基本的交际能力,而无法与异性成为朋友,结果就是孩子长大之后,身边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
而没有朋友这件事,在文明社会中是非常可怕的:
对于本人的感受而言,他会感到孤单,会十分缺乏安全感,生活中也会缺少很多的乐趣,这就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孩子的内心环境出现变化,变得不健康,从而让孩子产生一些极端的思想,比如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等等。
所以,让孩子保持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不仅仅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负责。而在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3岁~6岁这个阶段。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在3岁~6岁获得应有的社会化能力?
●多引导孩子交朋友
孩子的任何社交行为,其实都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和示范。
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交朋友是很缺乏主动性的,因为孩子的交际知识是空白,所以,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去一些比较适合孩子交朋友的地方。
比如小区的广场、附近的公园等等,在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让孩子大胆去搭话就行。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初次交友,其实很单纯简单,不需要什么华丽辞藻,也不需要什么正式的意识,孩子如果想要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只需要大胆的走到别的小朋友面前,简单的说一句“一起玩吧?”其实就可以开启孩子的交友之路。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与人交际的时候,拥有共情心理,学会换位思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样孩子才能够通过理解他人来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交际行为,从而让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地提升。
在引导之初,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分析一些交际情况,比如说什么话,会引起对方的什么反应、情绪、想法等,从而让孩子掌握这些知识。
●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功能”性绘本
让孩子读一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功能性绘本,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为强大。
小孩子是很容易被故事所吸引的,尤其是故事的主人公拥有与孩子类似的经历时,将会产生极大的代入感,感觉自己就像是故事的主人公一样,从而更好的去学习和模仿书籍中的一些行为、知识等。
所以,如果你家里有3岁~6岁的孩子,建议给孩子看一看这本《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这本书是专门针对3岁~6岁的儿童,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交能力。
书中涉及的28个故事,都以小动物为主人公,用动物的故事讲述和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场景,手把手教孩子如何解决社交问题。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知道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合作,什么是交际礼仪,什么是矛盾的化解等,从而让孩子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
这套书抓住了儿童的成长特点,带有极强的互动性、趣味性与知识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家长训练宝宝的社交技巧与社交能力,让孩子成功的成为一名受人们喜爱的孩子。
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很好地度过社会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并且对随后而来的第二、三阶段也有极大的帮助。
除了故事之外,这本书的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一些道理、思考和小测验,每一个故事针对性都很强,确保孩子能够学以致用。
推进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家长一定要重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