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短讯!刘欢谈女儿后悔不已:快乐教育不是放纵,有时候就得“逼”娃一把
2019年,刘欢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妻子和女儿被邀请到现场给他加油打气。
【资料图】
在节目中,刘欢曾坦言对女儿的教育有些后悔。
他说:“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很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有时候还会给我们挑刺。”
不过由于刘欢和太太一直坚持“快乐教育”,不想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所以即便女儿音乐天赋很高,却没有选择走上音乐这条路。刘欢在节目中不无遗憾地表示:对孩子“有时候就得逼她一把”!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有类似的纠结,有时候会心疼孩子的艰难,看不得他们受苦,有时候又怕自己的心不够“狠”,影响孩子一生。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愿望,但究竟是要“逼”孩子一把,还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其实,对孩子过于放纵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完全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反而可能给他们造成一生的遗憾。
“快乐教育”不等于对孩子放任自流
所谓“快乐教育”,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来的。
他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然而,很多家长对快乐教育的理解却是错的。
他们认为,快乐教育就等于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学习、读书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让孩子感到开心,如果孩子觉得练钢琴辛苦,随他们休息就好,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随他们玩耍就好,总之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不能“硬逼”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可事实上,懒惰是人的本性,孩子更是毫不例外,如果我们只顾着让孩子过得快乐,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懒惰,真正地“害”了他们。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曾一度主张“宽松教育”,目的是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压力,让他们能“快乐学习”,但最终结果却并不理想,“宅文化”和“丧文化”开始在年轻人中盛行,孩子们变得缺少责任感和挑战困难的勇气,成了著名的“平成废物”。
钱文忠教授曾说,“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等于对孩子放任自流,其过程中必定蕴含着艰辛,关键时刻也要推孩子一把。
想让孩子成材,关键时刻要推他一把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刘梅曾有过一段经典对话。
妈妈刘梅:“小时候给你报艺术班,想让你学,你比自己不学呀!”
刘星:“唉,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不懂事,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
现实生活里,很多成年人脑海里可能都闪过类似的想法:如果小时候没有轻言放弃,如果家长可以强硬一点,当时硬“逼”我一把,现在是不是会过得不太一样?
蔡康永曾说,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事实上,学习的过程从不会只有快乐,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是1%的天分和99%的努力,要想让孩子成材,我们在关键时刻就要推一把。
比如当孩子说喜欢钢琴,花大价钱报了班,一个星期都没到,孩子就说不喜欢,哭闹着不想学。
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确认孩子是真的对钢琴不感兴趣,还是单纯出现了畏难情绪,前者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后者,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继续坚持下去,关键时刻推上一把,而非只是因为孩子的一句不喜欢,就让他轻言放弃。
有些家长可能看不得孩子吃苦,觉得孩子还小,等稍微大一些努力也来得及、等得起,殊不知,过度放纵很容易会让孩子养成“知难而退”的习惯,即便是长大以后,也没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造成一生的遗憾。
歪妈结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盲目地“快乐教育”,只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习惯逃避困难,在关键时刻,我们不妨在孩子身后推上一把,或许孩子会遭受短暂的“痛苦”,但眼光放长远,这对孩子的一生大有好处。
今日话题:你平时会对孩子“快乐教育”吗?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