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焦点!听育儿:我用11年的婚姻生活,学会经营和谐家庭的三个秘诀┃一棵乔木
作者┃一棵乔木 朗读┃方芳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一天早晨,先生出门上班,告诉我中午去爷爷家吃饭。女儿嚷着说:“爸爸,我也想去爷爷家吃午饭。”
(相关资料图)
电梯到了,先生匆匆离家,女儿没得到她想要的答案。
转身,女儿问我:“妈妈,中午我也想去爷爷家吃饭。为什么爸爸能去,我们不能去?”
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我怎么知道的?问你爷去!问你爸去!
我最实际的反应是闭嘴。不知道的事情可以揣测,但是不要向孩子传达有损家庭和睦的言论。
01
戏精中年母亲脑补出来的各种答案
虽然对孩子闭了嘴,但是我自己心里的疑惑却不能一下子就解开:
孩子说得没错儿啊。我们两家离得这么近,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公里,开车不到十分钟就能到。爷爷能给自己女儿和儿子两个大人做饭,怎么就差两个孙子了?
我自己也需要消化和理解一下这个问题。
我暂且搁置了心里的不痛快,分身成“戏精”,开始分析公公和老公的立场。
站在公公的角度。
七十多岁的人了,本身体力和心力就很有限。
给自己儿子和女儿做饭,心里没有压力。虽然也是用心做的,但是因为是发自内心的乐意,所以怎么做、做多少,都不会感觉到压力。
但是加上我们娘仨就不一样了。
孙子、孙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孙子还挑食,带上他俩就得绞尽脑汁,心累。
再加上我这个外人,又增添了外部压力。
经过十多年婚姻生活的实践,我已经无师自通领悟了一个道理:媳妇是家人,但是“外人”。
作为儿媳妇,接受自己虽然是家人,但是“外人”的事实。摆正自己“外人”的位置。
尤其在老人家有自己亲闺女的情况下,更不要奢望老人待自己如亲闺女。
这种压力,一周一次还好,要是每天都重复,就受不了了。
再有姥爷姥姥家离得也很近,凭什么我们娘仨总在爷爷家蹭饭,不去姥爷家呢?要蹭也得两边平均蹭,这样才会心里平衡。
站在老公的角度。
首先自己家离得近,爷爷家也离得近。
知道我由于一边带孩子一边还得处理工作,时间和精力不宽裕,不爱做饭。他回家吃午饭,我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做午饭,会增加我的压力。
去爷爷家吃饭,反正爷爷不光给他做饭,还给大姑姐做饭。只有他和大姑姐回去吃饭,爷爷很乐意。他们有饭吃,老爸有人陪聊,两全其美。
为啥不叫上我和孩子?
估计跟我猜想的一样,怕老人太累。
担不担心我不高兴、挑理?
估计也担心过。同时估计也准备好了答案。不过看我多日不闻不问没反应,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准则,他自己也就翻篇过去了。
02
谁不是在鸡毛蒜皮中
摸爬滚打着成长的
多年前的一些生活琐事,我还记得。
刚结婚没小孩的时候,周末去爷爷奶奶家吃饭。
桌上有一条鱼,我和先生都要吃鱼眼睛。
婆婆说,鱼眼睛不能分开吃,这次先让她儿子吃,下次让我吃。
虽然我和先生没听那套,但是婆婆的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宝将近两岁,二宝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冬天有一次去爷爷奶奶家。
奶奶很宝贝地拿出“特别贵的新西兰奇异果”给她的宝贝孙子吃,切成了两半,孙子吃了一半,还剩下一半。
奶奶问都没问我这个怀着二胎的亲妈一声,急忙端着盘子去给另外房间的大姑姐送去了。
看得我目瞪口呆,无语凝噎。
以我现在一个九岁男孩,一个七岁女孩妈妈的过来人身份回想起来,我觉得孩子三岁以前没上幼儿园的时候,真是一个年轻妈妈最艰难的时候。
孩子的出生改变了家庭秩序,各路人马围将上来,哪怕是好心帮忙,由于大家都没办法立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容易说出一些在对方听来出格的话,做出一些在对方看来出格的事,彼此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对方,就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这时候,有底线的忍让就变得非常重要。
吃吃喝喝的小事,没必要耿耿于怀,退一步海阔天空。
告诉自己,鱼也好,奇异果也好,想吃多少自己都能买得起。
如果还是有点气。就再想想,先生每个月交给我的生活费,在不挥霍的情况下,够我买想买的食材,想点的外卖,自己都能解决,不要去挑理。
触及到底线的大事,不能忍让,必须亮出原则,分出秩序。比如,您来帮忙我很乐意,但是我们家凡事您都想做主,对不起,我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我说得算。您说,不听您的,就不给我带孩子。好的,您请便,再苦再累再难,我自己想办法。
“说得算”,不仅仅是权力,更是责任与沉甸甸的付出。
二宝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就几乎没用爷爷奶奶帮忙带过。我自己带、请阿姨带、请姥姥姥爷帮忙带。
爷爷奶奶只是看到,隔一段时间孩子又长大了,又变样了,又长能耐了,坐享天伦之乐。
渐渐地,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给我们留、给我们拿。合家团圆的饭桌上,婆婆还会主动举起酒杯要跟我喝一杯,说我把两个孩子养得这么好,不容易。
自己做主,真累,也真爽!
03
以对方希望的方式对他好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动画片《我的邻居山田君》。
在我因为带孩子而身心俱疲的时候,曾经保存过动画片里的一些图片。
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山田一家五口人:爸爸、妈妈、外婆、哥哥、妹妹,在家庭的这艘大船上乘风破浪的情景。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同舟共济,不仅适用于事业,也适用于家庭。
家庭的这艘大船驶向哪里?能否到达我们希望的目的地,需要夫妻双方的携手努力。
十余年的相濡以沫,随着对彼此不断深入的了解,不必多么努力设身处地,对方的心情与想法也能察知个十之八九。
只要不是极度自私的人,都会学着以对方希望的方式对他(她)好。
如果他要苹果。
我不会再劝说他:这个香蕉比苹果好吃多了。你怎么不接受香蕉?你不接受香蕉我就生气了!
而是:好的,给,这是我能拿出的最好的苹果。
虽然我青睐的可能还是香蕉,虽然我所能拿出的苹果还是没有达到他的理想。
但是他也会体谅我,并告诉自己:看,她已经学会了给我苹果。
两个人一起,学会体谅,学会知足,学会共同进步!
作者:一棵乔木,教书匠,俩娃娘,一手粉笔灰,满身烟火气。
赞赏归作者
朗读者┃方芳
方芳,安徽安庆人士,热爱唱歌,朗诵;喜好烹饪各种美食;曾参加县举办的第二届唱歌大赛,荣获最佳人气奖;曾在《雷池诗社》公众号发表多篇美文朗诵,深受广大听众一致好评。
用心感悟生活,用意演绎文字,用声滋润心田;热爱生活,工作细致认真,积极主动;为人处世温和谦逊。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丄学号微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