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全球观察:孩子被吼后出现这2种反应,说明已是讨好型人格,家长别自鸣得意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08 19:29:00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但家长们的应对方式却不尽相同。

有些家长脾气比较暴躁,当孩子稍稍表现顽皮时,就会容易引发“化学反应”,家长瞬间开启“吼哇模式”,对着孩子“狂轰乱炸”。


(资料图)

那么被家长吼以后,孩子会想些什么呢?

社交媒体上的高赞回答是:“妈妈又发脾气了,我觉得她们不爱我了。”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乖巧懂事”是对孩子的最高评价,认为受到批评以后,孩子不顶嘴、听话是种良好的个人品质,能让人更省心。

殊不知,过度的“乖巧懂事”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形成“讨好型人格”,不仅童年的生活里乌云密布,即便是长大以后,也会饱受折磨,影响深远。

经常吼叫孩子,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

综艺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曾发生这样一幕。

有名妈妈的脾气非常暴躁,在家里说话随时在咆哮,孩子的脾气也很容易着急,动不动就哭闹。

孩子开心地问妈妈问题,妈妈感到不耐烦了,对娃大吼:“不许再问我了!不许再烦我了!”

孩子哭着求抱抱,妈妈大喊:“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

后来,节目组把妈妈的吼叫声录下来,安排妈妈进行亲身体验,当听到自己吼骂孩子的声音回放时,这位妈妈崩溃了,直言“听到我的声音恐惧、害怕”。

连大人都无法忍受的吼骂,孩子又是过得如何煎熬呢?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的是某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而一旦家长经常对孩子吼骂,很容易就会引发“超限效应”,孩子在巨大压力之下,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

心思单纯、思维简单的孩子,会将一切问题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为了能被父母接纳、让父母开心,他们会努力做出乖巧的举动,每次被父母吼骂之后,都会立即妥协,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

当孩子适应这样的相处模式以后,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就会习惯于把自己代入到一个卑微的位置里,他们考虑的,往往是“我该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喜欢我”,潜移默化之中,养成“讨好型人格”。

孩子被吼后有这2种反应,代表是讨好型人格

1.马上认错

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每当自己吼娃之后,孩子不仅不会反抗,反而还会马上认错,不停道歉,认为这是孩子乖巧懂事的表现。

但实际上,不懂反抗,下意识讨好他人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孩子被吼叫以后马上反省、遵从父母的意愿,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这种“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习惯性顺从、不懂反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处于甘心妥协的一方。

2.立即闭嘴

孩子被吼叫以后立即闭嘴,父母会觉得自家娃性格好、乖巧,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其实是不敢表达情绪的一种表现。

这种孩子时时刻刻受父母的情绪影响,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很少表达内心的情绪,在家长看来是懂事,但实际上却是刻意地讨好。

如何避免为娃养成“讨好型人格”?

1.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孩子之所以形成讨好型人格,关键在于从家长那里获得的关心爱护太少,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给他们说“不”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有孩子敢于拒绝,明白自己处在被爱的状态中,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

2.多采用鼓励式教育

与吼叫式教育相比,鼓励式教育更能赋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使孩子认识到自身价值,变得更自信。

当我们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不妨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放松下来,用鼓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好处。

3.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我们要正视孩子的缺点,避免因期望过高而出现负面情绪。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而非家长一味地嫌弃孩子,使孩子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养成“讨好型人格”。

老苗结语:

孩子被吼以后立即认错、赶紧闭嘴,不是“乖巧懂事”的表现,而是正在形成“讨好型人格”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我们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用“鼓励式教育”替代“吼叫式教育”,让孩子在鼓励声中长大,才能拥有满满的自信,更健康地成长。

今日话题:你平时会吼孩子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