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短讯!“别帮儿媳带娃”,一位奶奶给出的忠告很现实,跟重男轻女无关
大家好,我是红红~
楼下李阿姨过来串门,一进门就拉着红红的婆婆诉苦,说是再也不帮儿媳带娃了,自己每天劳心劳力地带娃,担心这担心那,付出了无数心血,儿媳却天天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她怎么不顺眼。
红红有些奇怪,李阿姨爱孙子是出了名的:每天可以做5-6顿饭,就是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带孙子出去玩,别家老人都在树下乘凉,偏她跟前跟后团团转,就怕孙子磕着摔着;听说,李阿姨担心孙子晚上掉床,自己一夜一夜守着孙子睡觉。
(资料图)
这么好的婆婆,怎么儿媳还不满足呢?难道婆媳矛盾真就是一个逃不开的诅咒吗?
李阿姨一边叹气一边诉苦:原来,儿媳进门时,正赶上她追着给孙子喂饭,儿媳一下就怒了,责怪她溺爱孩子没有原则,孩子要么自己吃,要么就饿着。
饭自然是没吃好,担心孙子饿,李阿姨也就问了孙子三遍饿不饿。结果,儿媳又不高兴了,怪她在孩子专心玩时叫他,说她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李阿姨本就一肚子气,这下干脆和儿媳吵了起来,却把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都翻了出来,就连她守着孙子睡觉也被儿媳说成:帮助儿子逃避责任。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再闲也别帮儿媳带娃”,李阿姨像是泄愤,又像是下决心一样说。
李阿姨的话,是作为一位奶奶的心声,也很现实。本来想着帮帮忙,给儿媳减轻一点负担,也付出了很多心血。谁知,不但没得到感激和认可,反而受了一肚子气。
相信很多帮儿媳带娃的老人都有这样的共鸣,可是,与其像李阿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做法,还不如给予物质或精神支持,不是因为重男轻女,而是因为以下原因。
认知偏差:帮儿媳带娃还是帮儿子带娃?
一说到帮忙带娃,很多老人,尤其是婆婆,会下意识认定是:帮儿媳带娃。
李阿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开口闭口都是帮儿媳。红红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是帮你儿子带娃?”
李阿姨立刻反驳红红:带孩子是女人的责任,跟我儿子有什么关系?他天天上班,多辛苦。再说了,我儿子又不会带娃。
可是,谁说的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职责?现代社会,谁不辛苦?不说职场妈妈既要工作又要顾家,全职妈妈们更是全年无休。而且,哪个妈妈是天生就会带孩子的?不都是一点一点学习的?
当婆婆认定:带孩子是儿媳的事,把儿子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时,矛盾的隐患就已经埋下了。
如果婆媳在:“究竟是帮谁带孩子”这一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孩子爸爸不吱声,或者老人拉偏架。那么,这个婆媳矛盾,想躲也躲不开了。
因此,如果一味认定带孩子就是孩子妈的事,老人帮忙就是在帮儿媳的忙,这样的“帮儿媳带娃”,还是不帮为好。否则,婆婆委屈,儿媳也是一肚子火。
主人翁的纷争:究竟谁来做主?
有人说:真正的婚姻,是两个家庭各自出来一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再组成一个独立的家庭。
事实上,最常见的情况是:女方家庭出来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在努力融入男方的整个家庭。
那么,这个家庭究竟该听谁的?由谁做主?
强势的婆婆认为:这是我的儿子、我的家,自然该听我的,不止原生家庭成员得听我的,新来的也该听我的。
新一辈的儿媳认为:结婚意味着成家,既然是成家,自然该有新的一家之主。
等到下一代人出生,主人翁的纷争会变得更剧烈:老一辈需要继续巩固老家主的领导地位;新一代想要引进新的思想意见。
这个时候,如果作为纽带的男人没有明确表示,只想和稀泥,那么,由孩子引发的婆媳矛盾在所难免,进一步就会从家族之争演变成孩子决定权之争。
李阿姨家就是这样,李阿姨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家里事无巨细都是她说了算。李阿姨的儿子是个懒散的甩手掌柜,平时就爱多清闲,李阿姨的儿媳是个软脾气的人,平时也很好说话。
可是,生了孩子后,也不知是不是应了那句“为母则刚”,儿媳开始变得强势起来,儿子还是那个躲在妈妈身后的巨婴,李阿姨就觉得儿媳变了,不太听话了,婆媳俩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如果是这样主导权不明确的家庭,主人翁没有定好,决定权在哪还在争执,那么,这样的“帮忙带孩子”,还是不帮为好。
育儿分歧:经验还是科学?
婆媳矛盾爆发最集中的点就是育儿方面:老一辈有老一辈的经验,毕竟,孩子爸就是这么带大的,不一样长大了吗?
年轻一辈可不这么认为:带孩子不是养猫养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讲究科学育儿,你说养大了你儿子,可是,你养好了你儿子吗?
当两代人的认知产生了碰撞,究竟是看经验还是讲科学就成了最大的冲突。
拿李阿姨家来说,李阿姨是典型的老一辈,更专注孩子吃得多不多,穿得暖不暖,长得胖不胖;李阿姨的儿媳是搞学前教育的,凡事讲究科学规律,更关心孩子吃得健不健康,专注力好不好,自主动手能力强不强。
李阿姨的孙子在2岁前都是儿媳自己带的,在这两年里,工作虽然忙,但是对孩子技能、习惯的培养也没落下,比如:自己吃饭,专心玩游戏、看绘本、语言等。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儿媳实在兼顾不了工作和孩子,这才把孙子送了回来。说是送回来,其实就是把孩子送回孩子爸爸身边,毕竟男孩子的品格培养也离不开爸爸。
李阿姨一听,就慌了:孩子爸爸怎么会带孩子呢?于是就着急忙慌接过了带孩子的责任。
结果,越带矛盾越多,究竟是老一辈的经验好,还是新一代的科学棒,婆媳俩总有吵不完的架。
李阿姨走的时候,整个人显得很沮丧,本意是趁着自己还能动,给年轻人减轻负担,结果却适得其反,闹得家宅不宁、争吵不断。
临走前,婆婆劝李阿姨:孩子是两个年轻人自己的孩子,带孩子的主体也应该是孩子的爸妈。作为老一辈,咱们能做的就是督促好自己孩子尽好父亲的责任,必要时搭把手就好;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在物质上给点支持,其他的还是要年轻人自己来。
毕竟,自己儿子是宝,别人家女儿也不是草,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相处模式,咱老人能做的就是给点建议,至于未来怎么做,还得看他们。
标签: 婆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