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就会努力学习吗?
每逢假期,最让父母们感到忧心忡忡的,就是孩子们沉迷游戏的问题。
(资料图片)
孩子因为年龄小,对待新鲜刺激的手机和电脑游戏,肯定是缺乏抵抗力的。
尤其是现在时兴的“开黑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在周末或放假,三五成群地约在一起,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体验几把酣畅淋漓的打斗乐趣。
问题是,孩子们打游戏的时间多了,用来读书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时间,必然也就少了。
显而易见的是,不管孩子们喜欢打游戏到底有没有好处,父母们往往视游戏为麻烦,甚至是“谈虎色变”。
那么,如果孩子少打游戏,甚至是不打游戏,孩子就会努力学习吗?
我看不见得。
实际上,学习和游戏,不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南北两极。
并不是说,常玩游戏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一定一塌糊涂。
相反,有很多游戏段位很高,在完成作业之余,就整天抱着手机电脑的“游戏迷”,不但在玩游戏时精神高度集中,容不得父母和别人打扰,在读书学习和背书做题的时候,也很容易集中精力,所以也更容易取得高成绩。
当然这样的孩子,必须拥有极佳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否则玩游戏,终究还是很容易容易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
因此无论如何,尤其在孩子缺乏老师管教和督促的假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应该多加管教,合理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否则的话,难免会因为影响孩子的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而感到后悔莫及。
但如果父母对孩子,日复一日地进行严苛无比的督促学习,限制或禁止孩子进行任何游戏和娱乐活动,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疾病。
毕竟孩子的天性,就是调皮好动,喜欢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绝不只是依照父母和老师意愿,在被迫和限制下,始终“以考试为目的”进行备考和复习。
就如同很多复读学校和县级高中正在执行的教学规划那样,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事实,那就是:
现在有许多孩子,太过沉重地背负了父母老师寄予的各种梦想和期望,在学校上课之余,往往被迫在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里接受“应试教育”,甚至学完了、练完了、做完了,孩子也得不到这个年龄理应享有的合理游戏时间。
这样的教育,显然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自律性,更容易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
也就是说,父母不断挤占和消磨孩子休息时间,让孩子在机械枯燥的“学海”中苦苦挣扎,始终被迫和被动地接受学科知识,虽然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和学业前途,但是对孩子健康人格和情绪性格的培养来说:
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在我看来,学习和打游戏,其实并不冲突。
从实质上来看,现在有很多游戏,设计复杂、配合精巧,往往需要敌我双方的参与者,在集中精神和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再加上状态、时机和运气,才能最终成为一场游戏中胜利的一方。
也就是说,孩子们通过玩游戏,其实可以获得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体验和学到的知识技巧:
比如沟通合作,如果阵容和战术不合理,那么大家的游戏体验都会很差;
比如资源调配,如果资源、兵力和组队的编配有问题,那就很难赢得胜利;
又比如逻辑思维,如果不具备相当水平的思考、分析和解谜能力,那就只能输。
所以说孩子们玩游戏,并不只是毫无意义的休闲娱乐,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场又一场沟通配合、资源调配和技战术水平的提升与磨砺。
可以说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模仿和探索,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潜力和意识。
而那些在父母和老师的逼迫下,只能学习也只会学习的孩子,反而会因为过早、过量和缺乏休息的学习,在情绪性格上产生挫败感,降低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备考复习中的倦怠和松懈。
因此,过分沉迷游戏和只会做题考试的孩子,往往都不会在学业考试中取得让自己和家长都满意的成绩。
而那些在相对开明和宽容的父母引导下,适当游戏、适量学习的孩子,往往会在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成绩更出色,孩子也更有出息。
总之,沉迷游戏和禁止游戏,都不是明智选择,唯有“合理游戏”,才是更能促进亲子感情,迎合孩子天性的做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