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看点丨“厌学”不一定是讨厌学习,还有可能是讨厌你
(资料图片)
FOCUS ON US
从整个大的教育环境来看,会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存在一个很常见的奇观;就是只要孩子的成绩好,那其他不好的地方都不是问题;但要是成绩不好,哪怕没有其他不好的地方,也要弄些不好地点出来。
有人说,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由婴幼儿阶段的母婴关系决定的;那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清楚教育这种能力。人格的塑造,除了早期的母婴关系外,还有后天的教育环境;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决定着人格的发展和变化。
设想一下:一个学生在班会上对班级和学校提了一个建议,建议的内容是让班主任把七点半的早读往后推迟半小时,这个班主任带着讥讽的表情对这个学生说:“你想睡就自己睡,自己不想进步还想拉着大家一起偷懒,这种建议也就只有你能想出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个设想:这个学生的好朋友生日聚会,只请了班里前十名的人参加。原因是,他的朋友是班里前十名,朋友妈妈觉得跟他关系好,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担心孩子被他带坏。
最后再来设想下这个学生会出现哪些不好的想法:因为学习不好,所以提出建议,被老师嘲笑。因为学习不好,所以连参加好朋友生日的资格都没有。我爸妈说得对,成绩不好就活该遭受歧视。因为我成绩不好,所以我就不该有朋友。
上面的设想都是一些普遍常见的现象,成绩不好的孩子不但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轻视,在家还会被父母看不起(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最为常见)。这么一看,厌学并不只是不爱学习,而是因为他的自尊,自信已经被父母,老师,同学给剥夺掉了。以至于一种自我厌弃的想法出现在意识深处;我爸妈不喜欢我——老师同学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我。因为学习不好,所以跟父母逐渐断裂;因为学习不好,他无法建立起其他关系。所以只能沉迷于网络或者游戏,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面,能找到一切他需要的东西。由此可见,他们不是厌学,而是厌世。
学习是种本能,没有人生来就厌学。否则他们学不会说话,学不会走路,学不会穿衣服。所以一个人如果厌学,那一定是外在的什么给他制造成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有没有经常问你为什么?又或者,总是这里看看,那里碰碰?又或者蹲在一边,看地上的蚂蚁,或者花花草草上的虫子?
可能会有人想问,那孩子这些被剥夺掉的自尊自信,去了哪里?这些自尊自信转向了所有能给他关系,给他爱,给他成就感的地方。例如:恋爱啦,游戏啦,电视啦……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补偿自己缺失的东西。因为他渴望,所以他只能选择抛弃不太可能完成的,转向容易完成,更容易满足他需求的。
在对孩子进行戒网,收手机,控制孩子自由后。结果来了,孩子变得更厌学。为啥呢?因为这些东西,是唯一能让他找到自己价值的东西,如果你将这些东西从他身边收走,他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绝境。为什么这么多因为断网或者收手机而自残自杀的孩子?因为他们相信没人能理解他,能帮助他。只有在搞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才能帮助到他。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而忽略的孩子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去做你想要的;那凭什么孩子不能忽略你的想法,去选择自己想要的?
孩子的心灵是很敏感的,如果总针对他不好地点,然后去辱骂他,打压他;那他身上的所有缺陷都会因为你的聚焦被放大;而孩子的心灵也会因为你,对一切美好的东西关上大门。此后的几十年里,都会带着你给予的枷锁,去点燃自己的信心或者就此过完一生。
标签: 母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