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影响和优势?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优势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母亲。
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情感、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孩子出不出色,与父亲的性格息息相关。
曾看过一段采访视频:浙江一个11岁的男孩被爸爸“气”到离家出走。
男孩带着哭腔控诉自己的爸爸:“天天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可全家就你自己不学习,还在那玩手机。你自己有学过吗?”
原来男孩爸爸每天回到家,就捧着手机,不是刷抖音,就是玩游戏,在家什么事情都不干,整天葛优躺。
想让爸爸陪自己玩一会,爸爸总是敷衍他:“忙着呢,没空”。
看到爸爸玩手机,他想玩,可爸爸却不准,还说要揍他。
男孩越想越气,便借口外出,干脆离家出走。
生活中,其实这样的父亲不在少数:
要求孩子别看手机,自己一直拿着手机不撒手;
抱怨孩子拖拉、磨蹭,自己却怎么舒服怎么来;
指责孩子不够自律,但自己每天也是得过且过……
殊不知,孩子都是跟着大人的节奏在走。
一个性格懒散的父亲,很难养出自律的孩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虽小,但父亲的一言一行全部都会被他捕捉到。
父亲懒散,放任自己,放养孩子,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变得懒惰,不自律。
小时候,做事拖拉磨蹭,容易半途而废,不愿主动学习,自控力明显不足;
长大了,遇到困难主动退缩,面对压力自动崩溃,缺乏抵制诱惑的意志力。
长此以往,一边抱怨生活越来越难,一边浑浑噩噩地虚度时光。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
有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简直就是爸爸的翻版;
有50%的大学生认为,爸爸的形象和兴趣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有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之所以优秀,爸爸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优秀自律的孩子,身边都有一位自控力强的父亲在全力托举。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有个性格暴躁的父亲是怎样的体验?
有个回答,很是扎心:这样的父亲,无疑是在摧毁孩子的未来。
教育专家李波曾在文章里写到自己60多岁的老叔。
老叔的老父亲年过八十,依然健在,但老叔很少去看他的老父亲。
不明所以的人,以为老叔不近人情:“老父亲都80多了,你还能见着几回。”
老叔老泪纵横地说道:“这辈子我宁愿离得他远远的,哪怕多给点钱。”
他清楚记得从3、4岁开始,父亲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吼叫,打骂,摔门……
吃饭掉到衣服上,“啪”一耳光就过来了;
因为不爱吃青菜,一脚就踹过来了;
哪怕自己没做错什么,但是只要在场就一定会成为他的出气筒。
就这样一直到16岁,老叔参军离开了家。
老叔说自己仿佛一直处于狂风暴雨的中心:“包括后来我结了婚,他都来找我的茬,闹得家里鸡犬不宁!”
老叔回忆自己的一生,不无遗憾和愤懑:
“我这辈子一事无成,就是因为被我父亲打骂怕了,把胆子都打没了,稍微遇到点事,心里就哆嗦,沉不住气,神先慌了。
别人都说我有才,可没有胆识,有才有什么用,你说,我能不恨他吗?”
性格暴躁的父亲非但没有打骂出一个出色的孩子,反倒把一个孩子打得越发颓丧,一生都不敢靠近自己了。
作家尹建莉曾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爸爸在家里事事撒气,孩子在家里处处小心。
长此以往,孩子不愿意跟父亲交流,甚至逃避父亲,唯恐出点儿差错招来指责打骂。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里,孩子内耗严重,嘴上不说,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逐渐变得胆小懦弱,如履薄冰,即便长大走向社会也是唯唯诺诺,谨小慎微。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原生自卑”:
一般发生在童年,原生家庭中的长期打击和否定所产生的自卑,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导致孩子的人生幸福感极度匮乏。
很多时候,父亲对孩子的内心浑然不觉,却已然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只是一张白纸。
父亲糟糕的性格,让孩子的未来铺就灰暗的底色。
相反,温和又耐心的父亲,更容易养出自信的孩子。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讲述过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武汉一个27岁的小伙子天天窝在家里,吃泡面、打游戏,不工作,也没有任何社交。
通过心理咨询发现,问题竟然出在了三年前离世的父亲身上。
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从小到大不管他做什么,都会进行干涉。
比如选择兴趣班、交朋友、报考学校、选择工作,都是父亲说了算。
父亲自以为这是帮孩子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成年后,他也工作过,可总是做不长久。
后来父亲突然离世,他恍恍惚惚失去了方向,活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说:“当父母为孩子做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
事实上,处处为孩子操心,事事替孩子做主,可以一时,却不可一世。
一个缺乏自立性的孩子一旦离开了庇护,就好比:
鱼离水则身枯,飞鸟折翼则神索。
与其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倒不如教会孩子自立。
热播剧《少年派2》中最让人喜欢的,莫过于林大为这个佛系老爸。
林妙妙被妈妈追着考研,林大为不逼女儿考研,还资助她在校外租房画画,鼓励她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展;
女儿喜欢画画,妈妈怕影响学习,林大为就带着孩子一起画画,并宽解妻子要给孩子空间,“支持孩子自由,寻找诗与远方”;
女儿失业了,自己觉得很丧很丢脸,林大为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最要紧不要妄自菲薄,你自己做好决定就好。”
林大为很爱女儿,相对妈妈不同,他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像灯塔一样给予指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领悟。
因为父亲,林妙妙打小身上自带小太阳,比同龄人更加乐观开朗,有主见。
长大后,她成为了一名充满正义感的记者,努力传播正能量,活得天马行空,独立自信。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迹可循的。
很多家庭中,父亲习惯说一不二,对待孩子,顺则夸,逆则贬。
无论任何事情,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非得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实行。
殊不知,强势的父亲,养不出自立的孩子。
因为一个没有被激发自立意识的孩子,仿佛一个既不敢说又不敢动的提线木偶。
无法自立的孩子,一辈子亦步亦趋,随波逐流,转而为父亲的强势买单。
比起左右孩子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试着从孩子的生活中退一步,给予孩子自立的空间,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作家贾平凹曾在《父亲》中诗意写道:
“朦胧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的很远、很远。”
父亲,是孩子品质塑造的起点,是孩子未来生活的根基,是孩子人生价值的雏形。
以身作则的父亲,助力孩子自律;
性情温和的父亲,点燃孩子自信;
内心强大的父亲,引导孩子自立。
家庭中有一个自带光芒的父亲,孩子自然会追光而来。
父母子女一场,是很深的缘分,孩子的成人之路,也是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
愿你我传递给孩子的,是向上生长的底气。
作者| 乐在琦中
标签: 父亲的角色 父亲的角色优势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性格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