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家长会后我幡然醒悟:要想孩子出色,一定要远离老师的负面情绪-关注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2-25 16:47:29

每次开完家长会,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资料图)

孩子表现出色,自然是皆大欢喜,可如果孩子表现不佳,老师对着家长长吁短叹,家长往往难免怒气上涌,等回到家里,免不了狠狠地收拾孩子一顿。

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几乎是所有现代家长的“通病”。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常说父母太焦虑,这些焦虑究竟来自哪里?

很多家长都表示,害怕看到家长群里的消息通知:老师对别人家孩子都是表扬,到了自家娃却是一通数落,面子碎了一地,实在是看不下去。

于是,看到家里那个糊里糊涂,还在傻玩个不停的孩子,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是劈头盖脸一通臭骂,才能稍稍舒缓情绪。

可结果呢?孩子被吓得哭哭啼啼,根本不知道妈妈在发什么“邪火”,表现越来越差。

某次参加完孩子的家长会,狠狠地骂了孩子一顿之后,我终于幡然醒悟:要想孩子出色,首先要远离老师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自己的教育节奏。

别让老师的负面情绪,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有家长曾分享过一则老师发布的通知:

“请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重视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拜托你们每天监督孩子认真作业,让孩子多看看群里的优秀作业,对错题用红笔及时订正,否则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你是被老师点到名字的家长,会怎样对待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免不了对娃各种批评,甚至还可能拿班上其他同学做对比,借此说明孩子表现有多差劲,自己有多不满。

但我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被老师在群里“公开处刑”,他们也会难过伤心,觉得很丢脸。

而这时候来自家长的批评指责,不仅无法起到任何教育效果,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觉得我很差,没有人支持我,内心充满了悲观情绪。

久而久之,孩子只会“破罐子破摔”,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管教。

老师的评价未必准确

很多家长会把老师的话奉为圭臬,觉得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评价孩子胆小、贪玩、内向,那么孩子就一定确实如此。

可事实上,老师也是普通人,她们也会有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会对孩子们的教育感到焦虑,有时候对孩子给出的评价,未必有那么准确。

有次朋友非常着急地找到我:“班主任说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每次上课注意力都不集中,最好去医院检查下。”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孩子的问题真有那么严重吗?

我觉得未必见得,有可能孩子只是单纯地不喜欢语文这个学科,或者学起来有些吃力,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所以才会注意力不集中,眼睛转来转去,做出一些小动作。

如果孩子只是在语文课表现如此,其他课堂表现很好的话,那么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老师对孩子给出了错误的评价,忽略就好。

把积极情绪带给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期待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而我们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如此,正面期待可以带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负面期待会带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无形中使孩子表现越来越差。

记得之前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幼儿园时给儿子开家长会,老师说孩子“每节课连3分钟都坐不住就会乱动,建议去看看医生”。

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什么?”

妈妈鼻子一酸,因为全班就儿子成绩最差,但她还是说道:“老师夸你了,说以前听课连一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能坐3分钟,班上数你进步最大。”

孩子听完欢天喜地,当天晚上破天荒吃了两大碗米饭,而且没有让妈妈喂。

等儿子上小学,成绩依然不佳,老师说“严重怀疑孩子智力有问题,最好去医院检查下。”

妈妈尽管难过,但还是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很有信心,说你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一些,成绩会有很大进步。”

儿子听完,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起来,整个人都有了神采,第二天早早起床看书。

孩子上初中了,老师在家长会上告诉妈妈:“按你家孩子情况,考重点是很难了。”

妈妈努力对孩子露出笑容,对他说道:“老师对你很满意,只要你好好表现,重点高中就稳了。”

就这样,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披荆斩棘,最后高歌猛进,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孩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一直在鼓励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鼓励是其最大的信心来源,我们要分清楚老师的评价和事实,尽量避免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对孩子抱以积极的期待,永远对孩子保持信心,这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结语:

老师有时对孩子的评价可能不太客观、准确,我们一定要注意分辨。

要想让孩子出色,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远离老师带来的负面情绪,把积极情绪带给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所希望的样子。

今日话题:你觉得老师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吗?

标签: 负面情绪 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