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妇产医院:有医生在手术台上晕倒 有护士发冷发热依然顶在一线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陆续迎来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宝鹃嗓”“吞刀片”“水泥鼻”……“阳过”的网友用诙谐的方式分享感染经历。普通人被感染后尚且能熬,可是孕妇抵抗力弱,感染后风险加剧,不敢随意用药,只能求助医院。
【资料图】
从12月中旬开始,四川省内江市妇幼保健院迎来了一波就诊高峰。一周多时间里,在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下,医护人员被感染者也是与日俱增。他们一边承受着病毒带来的折磨,一边还要救治孕产妇,帮助她们顺利诞下宝宝。12月27日,记者走进了内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倾听一线医护人员的心声。
感染病毒后未请假休息 坚持工作累倒在手术台
下午5点,产科医生熊华在办公室电脑面前整理病人资料,她当天的上班时间是从早晨8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24个小时。
医生熊华查房
科室医生分为一线医生和二线医生,一线医生负责处理收治病人、写病历、与病人沟通等事务,二线医生则负责处理较为复杂的病人,带着一线医生一起做手术,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熊华是二线医生。
12月上旬,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没几天,熊华就出现了感染新冠后的症状。自始至终她都没请假休息,她一直告诉自己,能坚持就坚持。
或许是一直没有休息好,身体恢复得慢。12月20日晚,熊华在给一名孕妇做剖腹产手术时,瘫倒在了手术台。那名孕妇因前置胎盘伴出血,情况比较危急,做手术的加上熊华一共有3名医生。手术做了一大半时,熊华突然觉得呼吸困难、缺氧、头晕、心慌,体力不支缩在了地上,被搀扶了出来,手术由另外两个医生继续进行。之后,躺在床上的熊华喝了点糖水,吸了氧,才缓过劲来。
通宵处理发烧孕妇 多种方式为高烧产妇降温
产科医生邱茜至今还记得,高峰出现的前几天晚上收发烧孕妇的数据,12月17日晚上收了6个,18日晚上收了5个,后面几天晚上至少都是5个,值班医生忙了好几个通宵。
“以前晚上收病人都是要生的产妇,18日那晚,我收了5个孕妇,只有1个是生娃娃。”邱茜说,孕妇发烧后,胎心容易加快,担心胎儿窘迫,所以需要格外重视。一晚上,她忙着查房、开药、指导物理降温,好不容易这个孕妇退烧了,那个孕妇温度又上升了,实在是分身乏术。
最紧张的一个病例是12月17日收治入院的孕妇杨某,因为胎儿生长受限,考虑终止妊娠。原本入院的时候并没有新冠症状,可是住院后很快出现了发烧,胎心也不好。12月19日,医生为杨某进行了剖腹产手术,帮助她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可是手术后,杨某依旧高烧到40度。“如果持续不退烧,高热容易引起抽搐、全身感染。”协助邱茜处理产妇的熊华说。
后来,医生们通过反复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式,才让杨某降下温。
护士坚持上班 靠嘴巴呼吸时冷时热
护士冉颂华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办理出院和计费,因为电脑正在护士台前,她每天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帮忙接待来咨询的患者和家属,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这让本就未痊愈的身体越来越差。
护士冉颂华坚持工作
一周前,冉颂华开始出现畏寒发冷。12月27日下午,坐在护士台前的她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冒汗,全身无力,鼻子堵塞后全靠嘴巴呼吸,说起话来声音也有些沙哑。
之前科室的住院病人一般就二三十个,最近一段时间,最多时候有46个。入院者增多,出院者也多,冉颂华的工作量也加大了。每一位患者办理出院,她都需要将病历打出来,清理顺序,核对清楚后让家属签字。除此外,还要计算清理在院病人产生的各项费用。
她的上班时间原本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忙起来常常六七点才能下班。吃饭虽然是自己带饭,但是经常过了饭点才能吃,有时连喝水都顾不上。
冉颂华强调道,她并不是个例,科室医护人员为了产妇和宝宝的健康,大家都在尽力咬牙坚持。他们相信过了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