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或许少儿不宜,但再这样“举报”下去,孩子们真要闹片荒了!-环球即时
檩子:这两天的话题焦点无疑是《中国奇谭》,上美厂最新出品的国风动画,豆瓣打分9.5 ...
豆瓣上的介绍大致是这样写的:
【资料图】
短片集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小妖怪的夏天》(已播出)
《鹅鹅鹅》(已播出)
《林林》(已播出)
还有《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铺陈开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其中故事纵览古今,从古代故事到科幻想象、 从乡土眷恋到唯美爱情、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也是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
“奇景入梦,我在其中”,才是这部片子的主旨
一看是中国文化动画片,就有家长拿给孩子看,这一看,就出问题了:原来这部动画片三观和内容,都不太适合孩子;或者说,孩子就算看,不光看不懂,而且会被吓着。这位家长质疑,直接上了微博热搜 (后面会详细谈到)
目前,这部片子还安然无恙,可以在B站直接观看。共有8集,现在出了3集。
不过还是有人会担心:有家长认为此动画片“儿童不宜“,会不会导致“被下架”?
说起来,这些年被质疑“儿童不宜”、被下架的文学影视作品,还真是不少。
比如,2018年,《喜洋洋与灰太狼》被举报而禁播,原因有人说是一名小朋友因为太过沉迷于动画剧情而从窗台一跃而下...
同年,《虹猫蓝兔七侠传》因所谓的情节暴力,有爱情元素被一些“家长”举报,惨遭下架。
2021年,一批动画片遭遇重新审查,连孩子们长久以来特别喜欢的《奥特曼》也因为有所谓暴力镜头而被下架了...
《葫芦兄弟》也被举报了,原因是“穿着打扮非常怪异,上面的衣服连胸膛和肚子都无法遮住;此外,还"拉帮结伙、虐杀野生动物"。
郑渊洁的《舒克与贝塔》也被举报了。故事里的这两个小朋友喜欢开坦克和直升机,没想到被人指控“非法持有重型武器”。
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海尔兄弟》也因"染发、衣着暴露、给同伴戴绿帽"而被举报。可能这部分家长害怕小朋友也学海尔兄弟,只穿一条内裤就跑去上学了 ...
甚至《小猪佩奇》也被举报有“危险攀爬行为”...
《熊出没》有“持械暴力行为” ...
去年,也就是让人难忘的2022年,更多作品遭遇风波。
年中时,如杨红樱、北猫、陈丽华、郭竟雄等一系列作者的作品被下架,包括《米小圈上学记》等热门童书成为“禁书”。
年底,有家长反复举报《伊索寓言》,认为《伊索寓言》中含有大量黑暗童话内容,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要求删除相关内容,以及追回已经出版的书籍 ...
更有些我们从小读的经典作品,这些年也被质疑,是否“儿童不宜” 。
《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一篇被家长吐槽价值观有问题,会让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形成不健康的择偶观,甚至误导终生!
《格林童话》中最有名的故事《小红帽》也“中枪了”,小红帽和外婆被大灰狼吃了,然后伐木工人剖开大灰狼的肚皮救他们出来;这一幕,被认为是“暴力和血腥”。
经典童书《菲菲生气了》,被举报“鼓励孩子离家出走”。
《大卫不可以》也被吐槽,“鼓励孩子和家长恶作剧”。
《卡梅拉》里有很多“爆粗口”的不文明行文 ...
例子太多了。这么举报下去,估计要闹“书荒、片荒”了。
总结一下,你会发现举报思路是一致的:故事里的“坏行为”,孩子都会无脑copy,跟着做、照着做,从而给自己、给社会带来危害。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常识问题:是否童话、动画片都只是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只能为孩子打造,必须适合孩子看?
这个不用纠结,答案肯定是“No”。童话、动画片,本质上都是一种“文艺形式”,可以用来给2岁宝宝讲睡前故事,也可以完全针对成人观众讲述生活百态,比如美国一播34年的经典动画系列剧《辛普森一家》...
辛普森一家是来自美国普通的五口之家,故事设定于虚构小镇春田镇,从许多角度对美国的文化与社会、人的条件和电视本身进行了幽默的嘲讽,自1989年开播,一直到今天,经久不衰。
比较尖锐的是下面这些问题:
给孩子看的作品,是否必须“十分纯洁、万分美好”?
看到一部作品有些“儿童不宜或有需要引导“的地方,家长该如何应对?“炮轰、举报”,是不是合适?
一部作品,能不能给孩子看?是否应该把选择权留给家长与孩子 ...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家长举报《中国奇谭》的评论“,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公众号博主、复旦历史系毕业、文字极为犀利的“@海边的西塞罗”。
他的观点你未必同意,但读起来会比较“爽”。文末,也希望你来参加讨论,说说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海边的西塞罗”
《中国奇谭》或许少儿不宜;
但这号“中国家长”,成人也不宜
作者:海边的西塞罗
前两天,有位读者朋友给我重点安利了一部国产动画单元剧——《中国奇谭》。
我看了两集,觉得还不错。
但很突然的,昨晚,《中国奇谭》就上了微博热搜——据说是某位家长在看了中国奇谈之后愤而举报该动漫的一些作品画面吓坏了孩子,并认为该作品三观不正。
这可太有意思了,我特意找来了这篇“举报”原文来看了一遍,发现是这样的:
你有没有发现?抛开这篇文章起手那个“动画片一般是给儿童看的吧”的刻板偏见不论。文章叙述的情节,其实有一个特别不合理的地方——既然这位作者的孩子看第一集时就被该动画的情节“吓哭了”,那为什么还要让孩子接着看第二集,以至于出现“第二集开始不到一分钟”又把孩子“吓哭了”?
这不符合常理吧。
从常理推断,一般的家长,如果孩子看某个动画片成功吓哭了。那本能反应应该是从此把该动画列入黑名单,以后再也不让孩子看了。
不看《中国奇谭》,让孩子看个什么《喜羊羊与灰太狼》甚至《天线宝宝》它不香么?
明知某动漫画风恐怖、还三观不正、把孩子都吓哭了,还非让他看了第一集再看第二集…
这不符合常理吧。
如果这位家长所述的情节都是真的,那么这种剧情发生的可能性恐怕只有一种——对《中国奇谭》这部作品,这位家长自己看的其实蛮投入的,以至于看完第一集,意犹未尽,不顾旁边“陪看”的孩子都吓哭了,到点儿还是准时追更了第二集,结果又把孩子吓哭了。
你看,这位家长自己其实就是她“动画片主要是给孩子看的吧?”论断的最大破壁人。
我们再来说另一桩旧闻:某家长连续反复举报《伊索寓言》,最终导致其被迫下架:
通读这个故事,我不知你发现了那个同样的存在的悖论了没有:这位家长是抽出功夫来,“通读了伊索寓言”以后,才将其中“少儿不宜”的情节条分缕析,进行举报的。
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家长认定《伊索寓言》是一本儿童读物,他哪来的那么强烈的阅读欲,非“通读”了该书,反复举报呢?
《伊索寓言》插图
答案恐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位家长自己读《伊索寓言》恐怕读得比他孩子更加津津有味,并且能看出书中的某些微言大义,然后觉得:哎呀,这太少儿不宜了!带坏俺家孩子可怎么好!举报了!
是的,这两件事当中,你都能感觉到,我国的部分家长,在读书看电视这件事上,有种可怕的“偏执狂”精神,看到自己不爽的文章、动画,他的选择不是给孩子换个故事读、换个动画看,而是举报!举报!举报!非搞到你下架不可。
而这几年来,这种“中国家长”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多,他们总以比孩子更大的热情追更、通读那些在他们看来“小孩子才看的东西”,然后以成年人的认真细致寻找作品中的黑点,再以儿童的标准指责这些作品“带坏了孩子”,最后愤然“举报不谢”…
在他们的“辣手摧花”之下,《名侦探柯南》《地狱少女》《奥特曼》纷纷下架、新番动漫不是被剪就是延播。连《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也经常遭到举报……这几年中国的动漫、文学市场哀鸿遍野。
《名侦探柯南》
好不容易出了一部《中国奇谭》这样既制作精良、又讽刺现实的动漫作品,居然也能这么快的遭到“举报”。
而考虑到我国影视作品并没有分级制度,孩子不能看,大家就都别看,恐怕以后,大众一起陪着最低龄孩子一起天天看《天线宝宝》《小猪佩奇》的日子也不远了,因为这类故事可举报的黑点不太容易找出来。
这位家长在文中深情怀念了一把自己童年时代的国产动画的“盛世”,其实回想我们小的时候,当时的国产动画虽然“百花齐放”,真要说童年阴影,其实也蛮多的。
什么《疯狂的兔子》、《魔方大厦》、《邋遢大王》、《镜花缘》《天书奇谈》甚至《葫芦娃》,其中的很多情节今天想起来依然让人感觉怕怕的。
那是真·童年阴影…
不客气的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动漫,哪怕在当时国际上做横向对比,“暗黑风”的作品也不少。
那一代动画导演、编剧借着“给孩子拍动画片”这个题目,夹带了不少自己的私货,加入了很多对现实、对历史的大胆反思、讽刺与批判。
而这些其实肯定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懂、小孩子看了只会被吓哭的东西,正是构成让后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动画风”的重要要素。
可是为什么,那个时候,这种动画片都能堂而皇之的公开在电视台上播,而没人抬杠呢?
第一,是因为孩子的心灵,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而皮实。
有一种非常可笑的心理,以为甭管现实中多么乌烟瘴气,只要把孩子读的书、看的动漫弄得一尘不染,孩子就能保持心灵纯洁。其实你仔细想想自己的童年,哪是如此呢?
你看了《圣斗士星矢》就天天出去跟小伙伴对打了么?你看了魔方大厦就想把爸妈装到罐头里去了么?没有吧?文学影视作品“带坏”少年儿童的影响力,其实比现实小的多。
真正能塑造孩子心灵的主要因素,一定是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个家长,无力去改变自身和社会,对现实中的假恶丑唯唯诺诺,光在陪着孩子读书看电视的时候装圣徒,严格要求一切文学影视作品中不得出现半点“黑暗元素”,否则就“举报之”。
这不仅是一种偏执,更是一种欺软怕硬,无非是欺负写文画画的作者们没什么反抗的权力,而这种举报,“有关部门”真的会接。
第二,也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离某个当时刚刚过去的特殊年代更近。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尤其是当时买得起电视,有闲暇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的社会中上层家长们对一种教训有切肤之痛:
乱搞文字狱,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那些隐喻、讽刺假恶丑的细节动辄加以吹毛求疵、上纲上线的批判,不仅没办法消灭假恶丑本身,还会引来文化的凋零、舆论的噤声,甚至继之以社会的动乱。
这样的亏他们不想再吃一次了,所以那时的孩子,虽然会被《魔方大厦》《镜花缘》里面的很多情节吓哭。但当时的媒体很也难见那种“吓哭孩子”“过度展现社会阴暗面,让孩子厌世”为名批判这些作品的文章。
《镜花缘》女儿国
那个时代,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总体容忍度,是比现在更高的,受众是不会动辄上纲上线去举报的。这是当年的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 。
而今,当我们自己也做了父母,当万马齐喑的文化市场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点起色,有了《中国奇谭》这样亮眼的作品我们却似乎正在丧失这种自制力。
为什么我们文化舆论圈愈发不宽容呢?为什么各路黑粉们越发没耐心好好说话,动辄就喊“举报”“下架”呢?为什么这种以成人眼光、却拿孩子说事儿的大批判文大行其道了呢?
莫不是真的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这一代父母,压根就以某些伤疤为荣。
我觉得,这种对文化的不宽容,这种上纲上线,这种死灰复燃的批斗欲,其实是一种更暗黑、更让人压抑的东西。
前苏联的克格勃据说能从自己也很陶醉的交响乐、芭蕾舞中听出、看出反动要素,于是曾经俄罗斯的音乐文脉日渐断绝了。而如今中国家长们,能从一部他自己也主动追的动画片里看出“少儿不宜”。
《中国奇谭》这样文风画风都很大胆的片子,其实已经好长时间没出现了。
再它能再度现世的时候,真心希望那些热衷于批判、举报的“中国家长”们,趁早歇歇。如果孩子吓哭了,那就看别的去。
大家有选择的自由,也要给创作者们一点创作的自由。
《中国奇谭》中某些故事和画风也许“少儿不宜”,但那种阴私而暗黑的批斗欲,那种剥夺他人创作自由也无视自己选择自由的强迫欲,真的成人也不宜。
转载自公号:海边的西塞罗
----- END -----
《中国奇谭》是否适合孩子看
我们也问了花友 ...
西塞罗比较犀利,花友们的看法,要柔和的多。不过基本观点也比较一致,那就是“动画无罪”...
截图来自小花生app
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这里分享:
不是所有动画,都是给孩子看的 ...
花友@siqi1213:
内容其实很多我也有不明白其深意的地方,适不适合给孩子看暂且不妄议。但是我觉得动画片这只是很多种艺术表达形式之一,而且并不是说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没必要看到动画片就想着适不适合给孩子。有时候孩子的视点和我们也不一样,以前腹黑的动画片其实也不少,也不知道现在怎么这么容易上纲上线。
花友@爱故事的蛐蛐:
今天看到这个热搜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把动画片当儿童专属,或认为动画片就应该为孩子量身定制?我以为还抱有此观念的应该只会是我妈那辈人呢!
别管什么类型的影片,家长自己先审一遍,觉得自己孩子能接受的就和孩子一起看;孩子暂时接受不了的就自己看;要是自己都理解不了那就别看了,管它再怎么好评如潮,自己不喜欢那就拉倒!不认同只是偏好或审美观不同而已,哪有那么多对错和应不应该。
动画本身无罪,并不能一棒子打死 ...
花友@拾年爸爸:
适不适合孩子看?适合?还是不适合?这是二元对立思维,非黑即白。如果家长思维简单,是“二极管思维”,那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不容易丰盈。
《中国奇谭》,让我想到《天书奇谭》。《天书奇谭》,按照当时人的逻辑,也不适合孩子看,诡异。但时过境迁,《天书奇谭》无疑是动画经典。
适合孩子?不适合孩子?要看孩子本身。孩子的年龄不同,八九岁的孩子和三四岁的孩子,认知差异大,活泼的孩子和文静的孩子,个性差异大。第一集和第二集,内容差异大。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养育什么样子的孩子,家长内心要清楚。是不是孩子看哭了,就不适合孩子看?是不是今年看哭了,以后就一直不给孩子看?是不是这一集看哭了,下一集就不给孩子看?在育儿中,家长要发挥作用,要替孩子选择,要会引导,不能一刀切。
育儿的关键是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靠偷懒,不能听别人告诉你适合还是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自己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未来长大成人,要什么样子,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花友@ 胖兔纸包包:
今天看到这个标题,我突然想起来我小的时候电视上放的是喜羊羊,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喜羊羊就暴力了,然后喜羊羊就慢慢淡出了视线。当时也是有一群家长争议,说孩子受动画片影响,会有暴力行为。
当时我没娃,孩子教育的事情我也不懂,现在我当妈了,我有孩子了,我陪着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了。我特别好奇想问问当时的那些家长,如果你感觉这个行为不妥有危险,你为什么不告诉孩子呢,你对孩子的监督和教育呢?这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动画片帮你带孩子的时候你咋不说它有问题呢,出了问题动画片都能背上锅吗?
一个动画片它的影响可大也可小,它是个工具是个消遣。关键还是看使用的人怎么用。
所以,别把家长的不作为,对孩子的疏忽对孩子不陪伴以至于孩子出现行为习惯上的问题赖到一部动画片上去。孩子是小不是傻,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当动画片出现家长认为不良的行为时家长需要指出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模仿什么不可以模仿。这是家长的责任责无旁贷,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动画片上去。动画片无罪!
适不适合带娃看?这得看娃...
花友@你看大榉树:
看了,娃说不恐怖,不吓人。第二集本身就是个志怪故事,刚好娃最近在看《西游记》,动画情节还挺应景。我家傻儿子看得直乐,他还指着男主的衣襟跟我说这是拼音"y"…真是好雅兴。
花友@罗小白白白:
我娃昨天连看了两集,不过瘾,不过第一集貌似他更敢兴趣,第一集比较通俗易懂。小朋友表示后面还要看!
花友@冬末:
看了第一集,孩子非常喜欢,很期待继续看下去。等看第二集的时候,只看了开头,6岁多点的女孩子,表示不想看了,感觉有点害怕,觉得那个像妖怪,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等周末有时间再看看第三集。那么多,总会有孩子喜欢的!
最后,你怎么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