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00新生儿,世界首个“人造子宫”问世,女性会失业吗?-精选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繁衍离不开女性的十月怀胎,然而分娩的痛苦却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劫难”,甚至害怕上怀孕,哪怕在“多子多福、无后为大”传统盛行的东亚,也是如此。
如何在解决全球性的低生育难题的同时,又能帮助女性完成生命孕育的受分娩之苦?“人造子宫”或许是方案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全球首个“人造子宫”设施诞生
1923年,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Haldane)首次提出人造子宫概念,他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机器把生物体从受精卵到胚胎,再到生长的全过程替代,最终摆脱对母体的需要。并大胆预测2074年时,七成的人类将通过人造子宫孕育诞生。
但直到68年后,东京大学的科学家才利用人造子宫“生下”一只小羊羔。2021年4月,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雅各布教授团队将250个小鼠胚胎置于“人造子宫”,成功培养出能自行造血、大脑成熟的小鼠胎儿,这一研究登上顶刊《Nature》。
2021年1月,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国研究团队,也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个“人造子宫”胚羊体外培育,业内称其“难度不亚于登月”。
经历近百年探索,2022年也门分子生物学家哈什姆·阿尔海利(Hashem Al-Ghaili)发起了一项名为“Ectolife”的“世界首个人造子宫设施”,计划搭建75个大型实验室,并在每个实验室配备400个人造子宫设备,每年孵化出30000名新生儿!
这套流程将包括体外授精、基因编辑、无菌人造子宫宫舱和提供胎教服务四大步骤,并计划在5年内落地。简单来说,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自由定制后代的高矮胖瘦甚至是性别,低生育率问题将不复存。
02 探索生命“边界”
人造子宫计划在大洋彼岸引发热议,也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关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生刘江勤表示,在医学界,延长人类预期寿命的项目,是对生命“最大边界”的探究,而胎儿出生及存活的研究,则被视为“最小边界”的研究。
2014年,时代杂志将哈佛教授戴维辛克莱列入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用于表彰其在“生命最大边界”的探索。实验过程中发现的“赛瑞乐”类抑衰分子,老龄生物体在摄入后,细胞活性、皮肤肌肉等指标均不同程度趋向年轻化,剩余生存期拉长30%。作为对“生命最大边界”探索的典范,该研究于同年登上了权威期刊《CELL》。
不仅如此,世界首富贝佐斯、马斯克等超级富豪也是生命“最大边界”的探索者之一,前者投入30亿美元探索细胞重编程技术;后者成立生命科技企Neuralink研发脑机接口。
稍显可惜的是,目前细胞重编程还停留在实验室,马斯克脑机接口虽然在猴子身上取得初步成功,但美食药监局FDA还未批准其在今年6月的人体临床。在成功落地研究稀少的大背景下,上述哈佛Paul Glenn生物学中心发现的“赛瑞乐”却陆续通过包括清北、川大和重庆医科大的多项抑衰实验,并从日本银座火至国内电商平台。
截至2023年初,京东数据显示其在国内出货数万瓶,半数人选择“复购”参与。业内人表示“赛瑞乐”四位乃至五位数定价虽处于抑衰补剂领域“天花板”级别,但在提高身体青春力的需求背景下依旧被市场看好,问询者连绵不绝。
显然,“生命边界”问题始终是人类关注的重点。
03人造子宫:你准备好了吗?
去年3月,民间发起了一项名为“你是否支持人造子宫”的问卷调查,在收集到的一万多条反馈中,持支持态度者占到了80%,仅有20%的人反对。
支持方认为,人造子宫的普及将女性从生育中解放出来,不再背负社会竞争、薪酬晋升的不公,极大的扩大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价值;反对者则表示,人造子宫技术是对女性“生育权”的彻底剥夺,丧失了孕育后代功能的女性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造成全球数亿女性“失业”;此外当孕育后代变得“简单且高效”,弃婴率或许会飙升,这一点也应考虑在内。
是福是祸尚难定论,涉及伦理的科学研究总是充斥各种声音,当人造子宫技术来临时,你是选择接受还是反对呢?
标签: 子宫_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