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背后的男人,谈谈如何培养孩子想象力-天天关注
昨天,我和花生去看了《流浪地球2》,其实是《流浪地球》的前传。
【资料图】
从内容到形式,都太牛了!
无论是“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太空电梯,还是一万多年前的人类股骨化石,无论是”50岁以上的,出列!“,还是图恒宇(刘德华饰)和女儿的这条故事线,都让我们惊艳,震撼,感动甚至泪目。
花生还清晰地记得,看《流浪地球》时是2019年春节。当时还没有疫情,电影票房和口碑都爆棚,只是多少还有点模仿国外大片的痕迹。
时隔4年,《流浪地球2》以宏大的世界观,瑰丽的想像,温暖的情怀,更上一层楼。能看到这样的国产科幻天花板,哦不,国际科幻天花板,直追《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科幻经典,是我们以前无法想像的。
但是,今天我不谈电影,而是想谈谈,电影背后的这个男人——原著作者刘慈欣。没有他,就没有《流浪地球》。科幻作品,创意和想象力才是基石。
刘慈欣“承包”了我和花生的春节档,从大屏幕《流浪地球2》到电视剧《三体》,他的想象力让我们惊叹,让我们的假日变得精彩。
《三体》是刘慈欣的代表长篇小说,看书时我大为惊叹。这个寒假开始,也和花生一起痴迷地追剧。
刘慈欣也有很多出色的中短篇,除了《流浪地球》,还有我很喜欢的《带上她的眼睛》《乡村教师》。《带上她的眼睛》还被选入统编版语文教材。
刘慈欣的作品,不胜在文字上,而胜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文情怀上。
有这样一句话: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而想象力,正是讲究务实追求实际的很多中国人所缺少的。
刘慈欣在《三体》里写到: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那么,是什么,从小激发了刘慈欣的想象力呢?我们做家长的,在培养孩子上,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启发,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今天,我想从刘慈欣的童年说起,分享我的3点感悟。
1
小时候看人造卫星升空触动了
科幻神经
央视的《朗读者》节目里,有一期的主题是“那一天”,刘慈欣受邀分享了他生命中最难忘的“那一天”。
那一天,是6、7岁时,刘慈欣看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
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那一天,给了童年的刘慈欣强烈的心灵震撼,触动了他的科幻神经。
刘慈欣从此成为狂热的航天迷,他这么描述在酒泉观看卫星发射时的心情:
“火箭立在发射台上,看上去很普通,一旦点火发射,突然发出来的光芒,散发出的那种震撼的雷鸣般的声音,让它拥有了一种神性一样的东西。”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卫星上天,火箭升空,航天飞机发射……对孩子来说也非常震撼。
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直播,或者多带孩子参观天文馆和科学馆,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想象力启蒙。
2
阅读,阅读,阅读!
先来讲讲我和花生小时候的科幻阅读经历。
小时候,我最先接触到的科幻作品,是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冥王星的人》。
稍微大一点,我迷上了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我看了他的很多作品,并萌发了环游世界的想法。
虽然在当时,我去过的最远距离也就是从上海到杭州。
那会儿我们还没有这么多零花钱买书,都是从图书馆借书。高一时借了凡尔纳的《太阳系历险记》上册,没想到怎么也借不到下册了,让我吊了好多年胃口。直到大学毕业,我特地去买了《太阳系历险记》,才解决了存于我心里的悬念。
因为自己的阅读经验,花生小学时,我就把凡尔纳和阿西莫夫推荐给了他,他读了很多,也很痴迷。
荣幸的是,刘慈欣的启蒙作家也是凡尔纳,他看的第一本科幻作品就是《地心游记》。
那会儿还是文革期间,父亲发现他在看这本书时,虽然警告儿子这是“毒草”不能看,但还是把书还给了他,并在刘慈欣问“这是一本什么书?”时,答到:
“这叫‘科学幻想小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创作。”
刘慈欣说:“我的坚持,都源于父亲这几句话。”
但他读完《地心游记》,“感觉就好像在一间黑屋子里,一扇窗户打开了。
刘慈欣的最爱之一还有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让他领会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学会用另外一个视角看待世界——非人类为中心的视角。
《寂静的春天》是初中生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之一。这本书也在《三体》中被反复提及。
而对刘慈欣写作影响最大的一部书是《2001:太空漫游》。他总是谦虚地说,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从此以后,星空在我的眼中是另一个样子了,那感觉像离开了池塘看到了大海。这使我深深领略了科幻小说的力量。”
刘慈欣青少年时期不限于阅读科幻图书,还看了大量文学大师的作品,包括托尔斯泰、梅尔维尔、卡夫卡、博尔赫斯、奥威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为他的人文情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人性和情怀,科技就会变得冷冰冰的。
不管是看《流浪地球》系列还是《三体》,我们都能体会到,刘慈欣对人的深切关怀。
培养孩子,无论是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意和想象力,还是进行通识教育,提升个人认知和思维,阅读都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反复强调的。
3
人生的美妙之处在于迷上一样东西
我经常能收到家长这样一个提问:孩子看了很多书,为什么还写不好作文?
从阅读到写作,是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跨过这个桥梁并不容易,需要才华,更需要迷恋、信仰和使命感。
刘慈欣在《球状闪电》里写到:人生的美妙之处在于迷上一样东西。
因为迷恋科幻,所以自己才愿意去做点什么,创作点什么。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刘慈欣《球状闪电》
而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归根结底,或多或少都与信仰相关。
有人信仰物质与金钱或者世俗的成功,也有人信仰精神探险。
刘慈欣属于后者。
有了信仰,就有了使命感。
在谈到创作科幻小说的初衷时,刘慈欣说道:“我是要把自己想象的世界展现给广大读者。”
“在忙碌和孤独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目光大都局限在现实社会这样一个盒子中,很少望一眼太空。......对宇宙的麻木感充斥整个社会。”
科幻创作,就是激励人们打开盒子那扇封闭的门,去仰望星空,关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投身相关的事业。
想象力,不仅是一种可以激发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你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你的信仰,也取决于你的选择。孩子也一样。
愿我们和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成就生命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