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男孩徒手拔孔雀羽毛,不能只用“熊孩子”定罪-每日观察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1-29 15:39:33

冲进园内,猛抓孔雀,扯拽尾巴,按头拔毛,将孔雀头往岩石上摔打,这熟练的动作,如果不是看到了视频,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个杀害动物的刽子手,而不是一个小小的男童。

男孩拔孔雀毛

拔孔雀的毛,破规则的局


(资料图)

昨日,无锡动物园里的一只孔雀,突遭飞来横祸。

一名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冲进孔雀园里,熟练地抓住孔雀尾巴,掐其脖子拔毛,因为被孔雀挣脱,小男孩又死命地把它往石头上摔打。

园外的游客纷纷大声呵斥,小男孩不为所动,直到工作人员将其制止后,才有一名男子匆匆赶到,将男孩带走。

可怜的孔雀不仅心理受到惊吓,生理也受了伤,被送到繁殖园疗养。

看着男孩狠厉的手段,我们很难说出“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推责找补,网友们都不敢相信一个几岁的孩子会做出这么暴力的行为。

男孩为什么这么肆无忌惮,我们暂且不提,但事件后续非常值得大家深思。

动物园表示,园区有警示语提示、喇叭提示、工作人员巡逻,但他们不是执法单位,只能把男孩劝阻送出去,之后或许会少放孔雀在外活动。

这话意思就是,虽然是男孩的错,但我们也管不了,最后还要“受害者”孔雀承担责任,禁止它们在外活动。

得亏孔雀不能说话,要不然听到这话,能破口大骂。

当然,园区的回应也好理解,毕竟如果对游客太严格,导致游客不来了咋办,而且人家确实没有执法权,这也没办法。

家长拔孔雀毛送女儿

园区的态度,就是一种潜规则,“熊游客”们就是抓住了这种漏洞,横行“拔毛”。

2021年7月,河北秦皇岛燕塞湖景区内,一个女游客在景区观赏孔雀时,硬拽了一根孔雀羽毛,交给孩子把玩。

最后景区也只是呼吁游客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园内巡视,没有一点追究责任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该景区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很委屈,表示之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只要有工作人员制止游客,都造成了投诉事件,最后以工作人员向拔毛的游客赔礼道歉。

熊游客的心思很好猜,我花钱来玩,错了也有理,你制止就是不对,如果期望他们依靠道德约束,那也干不出来拔毛这种事儿。

他们看似是在拔孔雀的毛,其实是在破规则的局,通过不遵守规则,来获得个人利益。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规则?

它可能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认同,也可能是不具备强制能力的机构定下来的标准,以维护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约定。

拔毛事件年年有,受到惩罚的无一人。无论是熊孩子还是熊家长,这些规则破坏者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园区缺乏惩罚的手段。

当道德的高线失效,规则的局被打破,就需要惩罚手段进行辅助,比如建园区黑名单,禁止有黑历史的游客进入动物园等惩罚措施。

只有让人感到痛,发现自己犯错要付出代价,才能杀熊游客的威风。

父母带孩子追逐孔雀

拔孔雀的毛,打家长的脸

熊游客犯了错要付出代价,同理,熊孩子更应如此。

回看事件视频,冲进园内,猛抓孔雀,扯拽尾巴,按头拔毛,将孔雀头往岩石上摔打,任谁都无法相信,这一系列残暴的动作,竟源自一个小小男童。

为什么一个小孩子,能做出徒手拔孔雀毛的举动,我们梳理一下以往的新闻就能找到答案:

2016年春节,云南野生动物园孔雀被虐后死亡。

目击者表示,是两拨带孩子的游客,抱孔雀拔毛进行轮流拍照。

2017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公园,两个成年游客带着两个儿童追逐孔雀并且拔毛。

2020年,昆明野生动物园,一家人带着孩子浏览孔雀园,一位成年女子把孔雀按在地上,上脚踩住孔雀的尾羽。

发现没,每一件给孔雀拔毛的新闻事件里,都有孩子的存在。

这些孩子亲眼见证,父母是如何疯狂地拔孔雀毛,家长的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给孩子阐述,什么是破坏规则,什么是我错我有理,什么是犯错不需要承担责任。

无视规则的爸妈,教育出来的就是无视规则的孩子,将来他会带着这样的生存哲学,继续传递下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有一天你的孩子敢践踏规则,去拔狮子的毛,去宰猫猫狗狗,去杀人时,要记住,作为家长,你伸向孔雀的那只手,才是他最终走向罪恶的催化剂。

尼采曾经说过,人的道德是有一致性的,曾经虐待动物的小孩,以后未必不会虐待人类。

道德感弱,无视规则,毫无同理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会有多健康呢?

所以,男童拔的孔雀毛,其实打的是家长脸

疑似男童家长现身

游客呵斥拔孔雀毛的男童,他不为所动,直到有工作人员进园内劝阻,才出现一个男子匆匆赶到,将男孩带走。

这名男子的身份不得而知,如果是孩子监护人,那就是没有尽到教育和引导的责任,甚至很可能在孩子面前,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孩子行为的熊,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根源。所以每当有此类新闻,评论区都是在问:家长呢?

大家对熊孩子的讨厌,更多是对熊父母的无奈,熊孩子犯错之后永远不用负责任,因为他们的父母不但没教会孩子责任,甚至推卸、隐身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

社会需要规则惩罚,动物园需要规则惩罚,但家庭里制定的规则和惩罚,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人天生懂事,正因为孩子小,才需要大人担当起规则制定者甚至“惩罚者”。

惩罚不等于体罚,意义在于帮助孩子认识哪些行为,在哪些环境下是不合适的。

《爸爸去哪儿3》里,加拿大父亲夏克立,会在女儿犯错误后罚站;混血儿诺一的法国妈妈安娜,从小培养儿子的独立意识和“保护妹妹、保护妈妈、保护女人”的责任感,所以不到5岁的诺一,能独自带着3岁的妹妹参加节目。

负责的家长,会在外界惩罚来临前,树立孩子的是非观,不负责的熊家长,却只会索求他人的包容和退让。

熊孩子的养成,既有个体原因,也受到环境的综合影响,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也是浮躁和戾气社会的受害者,为人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掌舵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