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体罚学生为何屡禁不止?“孩子耽误不起”让家长丧失理智-当前最新
近日,多名网友在不同的网络平台相继曝出河南雅圣思素质教育基地,打着素质教育、感化孩子的旗号,打骂体罚学生,引发网络热议。
众所周知,严重体罚打骂孩子不仅对青少年尚未成熟的身体有所伤害,而且容易形成心理阴影,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那么为什么打骂体罚学生的教育机构为何屡禁不止,问题孩子家长该何去何从?
(资料图片)
一、部分教育机构体罚学生屡禁不止的原因
矫正问题孩子的暴利、体罚对部分假网瘾真溺爱孩子有效,以及家长有病乱投医是这类现象存在的原因。
首先,矫正问题孩子的暴利。问题孩子矫正每年的学杂费上万元,而心理干预又没有统一的模式标准,所以就存在某些机构用简单粗暴的模式教育问题孩子牟取暴利的行为。
其次,假网瘾真溺爱,造成部分孩子有效。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过度满足,养成孩子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好逸恶劳的恶习,他们不是网瘾,而是怕吃苦,不愿意动手动脑,不愿意学习。这类孩子遇到这种模式会有所变化,情况有所好转,让部分家长误认为有效。
第三,家长有病乱投医。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当孩子出现问题以后,家长非常焦虑,一句“孩子耽误不起”让大部分家长丧失理智,急匆匆把孩子送进火坑。
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家长的高期待,高焦虑,给孩子无形的压力。而从小总关注成绩,忽略了成长,忽略了孩子应对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当孩子遇到困难,面对挫折的时候,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逃避。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是强化科学的家庭教育。假如从小有了正确的教养模式,孩子就不会出问题,那也不会有这类行为的机构存在。
一是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习惯。假如家长每天进家手机不离手,总把手机平板当成玩具,那孩子也会把它当成玩具。所以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模式,大部分时间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工作学习,那孩子自然也学会把手机和平板当工具,而不是玩具。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在电子产品上,还包括其他生活和学习。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增加自信,能让孩子提高技能,为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科学陪伴,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多陪孩子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多动腿去走走,多动手去做做,去试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充满好奇,从而产生兴趣。要想解决这些心中的谜团,就得学习,就有了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条件。
三是无惧失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犯了错误、考试失利的时候,陪孩子一起寻找补救的方法,总结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就能避免类似的错误。让孩子敢于试错,勇于担错,善于纠错。使之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遇到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问题形成后如何面对?
假如孩子已经出现问题,那也不必惊慌,按照下面的几点去做,你的孩子不但能走出来,而且会更优秀。
1. 家长改变。孩子之所以到现在和家长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认真学习教育知识,做出相应改变,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2. 感恩遇到。孩子出现问题不一定是坏事。森田正马因为严重的强迫症成为心理大师;河南的畅占亭因为孩子出了问题,自己成了教育家。这恰恰是一个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感恩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停下自己独行的脚步,和孩子一起前进。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大大降低焦虑。焦虑下来了,你会发现思路和方法就多了。
3. 接纳现状。我的孩子确实出了问题,这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就是不上学了。我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接纳了孩子,情绪才会稳定,亲子关系才会重新连接。接纳现状不等于停步不前,而是自我提升,自我调整,以更饱满的状态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4. 建立关系。关系大于方法。网瘾孩子绝大部分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将解决孩子问题放在第二位,将巩固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不再逼孩子复学,而是倾听孩子的需求,陪伴孩子探索。通过和孩子一起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做感兴趣的事,来重新巩固亲子关系,我们面对的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有问题的孩子。原来孩子既对抗问题,又对抗家长;现在是家长和孩子形成合力,一起面对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关系不能以溺爱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依然温柔而坚定地说不。
5.寻找替代。和孩子建立关系后,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寻找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陪伴孩子动手动脑,在现实中寻找真实的自信,提升实用的能力。当孩子沉浸在其中之后,自然从网络里走出来。而且,在实践中孩子越来越发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促进孩子重新步入正轨。
6. 及时鼓励。对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永不言败等良好品质,一定要积极反馈,及时鼓励。孩子的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过往成功的体验,二是重要他人的评价。正是由于家长的积极评价才会让孩子获得自信从而喜欢继续坚持下去,形成良性循环。才会一步步陪伴孩子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