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误区导致孩子越安慰越难过,4个情绪急救技巧,赶紧收藏起来-全球通讯
我们有效安慰孩子的关键,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们:我愿意无条件接纳你的伤心和难过,并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直到你远离了伤心和难过。
曾经和朋友聊到这样一个话题: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我们明明是出于好心去安慰他,可不知为什么,孩子被安慰之后,反而变得更难过了。
(相关资料图)
朋友的教育困惑,其实在家长群体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在我看来,当孩子感到伤心和难过时,以下这四个误区或许是导致孩子越是被安慰就越是难过的根源。
01 误区一:家长只单纯地给孩子讲道理
很多家长在安慰孩子时,习惯于这样对孩子说:
“我早就跟你说过,不能跑这么快,容易摔倒,现在你知道了自己吃大亏了吧,这还不是你自作自受,宝贝,别难过了,我们下次就不能再跑这么快了……”
事实上,此时家长的潜台词是:“如果早点听爸爸妈妈的,你也就不会遇到这种糟心事了。”
家长关注到问题的本身,这当然没有错,因为“问题”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我们如果仅仅只是关注问题本身,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孩子情绪,那么,就很有可能孩子越是被“安慰”,就越是感到伤心。
从儿童心理学层面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才能消化家长讲的“大道理”。
一个人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要想接纳对方的观点,首先是取决于情绪,其次才是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说的大道理。
很多时候,家长说给孩子听的大道理,表面上看起来并无逻辑上的错误,但对正在伤心的孩子来说,这些大道理更像是一堵墙,阻隔了孩子情绪的流动。
孩子此时听了父母的大道理,不仅不为所动,反而还会在心里认定:爸爸妈妈只是想要尽快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真的在意我的感受。
在很多时候,家长在看到孩子不配合的表现时,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和不讲道理,我可都是为你好啊!
可实际上,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并非是真的不懂事和不讲道理,比起那些大道理,孩子更需要的是能得到家长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句暖心的话!仅此而已。
给孩子讲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如这简单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管用,它意味着“爸爸妈妈关心你的感受,并无条件接纳你的情绪!”
而这正是孩子此时最需要的东西。
实际上,家长安慰孩子的核心点,就是在支持孩子流露自己的感受。
一旦情绪开始流动,无论多伤心和难过的孩子,在这一刻也能获得“治愈”。
02 误区二:给孩子提建议
孩子伤心难过时,有不少家长习惯于给孩子提建议,在他们看来,给孩子提建议就是在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别哭了,考试没有考好,就是因为平时没有认真听课,你下次一定要认真听课……”
“别哭了啊,快把眼泪擦干,男子汉还这么脆弱,动不动就哭!”
此时孩子心里想的却是:“我难过一会儿都不行了吗?”
对大多数伤心难过的孩子来说,他们此时最需要的并不是家长的建议,而是家长的倾听。
可提建议的家长却和孩子想的不在一个“频道”上,家长想对孩子表达的是:
“你下次是不是要这样做……”
“你应该多反思反思自己的问题”
……
最终,被家长所谓的建议堵住了情绪出口的孩子,就由一开始的伤心难过转为了愤怒。
03 误区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向家长倾诉自己的烦恼时,有的家长会故意岔开话题,或是用其他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样做本意是好的,却容易让孩子觉得是被爸爸妈妈敷衍。
认为父母根本就不关心自己现在的遭遇和心情,从而感到委屈、难过甚至是生气。
这是因为面对负面的情绪时,孩子需要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单纯的转移注意力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
有时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我们此时怎么都不用、也不用去费什么口舌去安慰孩子,只要带着耳朵去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经历、陪孩子感受当下的情绪,这就够了。
等到孩子把自己肚子里的话都说完之后,他们的情绪或许很快就转为正常了。
04 误区四:用卖惨方式来和孩子共情
当孩子在抱怨学习压力大时,有的家长自作聪明,用卖惨的方式来安慰孩子,意图和孩子共情,让孩子被自己“悲惨”的过往经历所打动:
“你这点学习压力算什么,妈妈现在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比你更不容易……”
“谁不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啊,我小时候,不光要学习,还要帮外公外婆干很多活呢……”
“现在的孩子哪有那么这么矫情,你们现在哪里能跟我们那时候的苦日子相比……”
但孩子此时心里想的却是:“算了,妈妈根本就不懂我。”
家长给孩子分享自己过去的“苦日子”,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跟孩子共情,其实潜台词是:“你现在遇到的困难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可这样一来,孩子的小情绪似乎就成了无病呻吟,让本就情绪低落的孩子,心里又增添了些许的伤心和难过。
05 安慰孩子的四个小技巧
以上这四种误区我们要尽量避免。下面我们再来了解这四个安慰孩子情绪的小技巧:
▶1.给孩子一个拥抱
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就足以慰藉孩子的心灵,驱散他的委屈和难过,促使孩子的情绪开始正向流动。
一旦情绪开始流动,孩子就更容易感受到被父母理解和接纳。
▶2.用倾听代替讲道理
倾诉是孩子整理情绪的必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的道理和建议,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干扰。
当孩子倾诉自己的烦恼时,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去倾听。
我们在倾听过程中,通过“嗯”“哦”“我在听”“接下来呢”“后来怎么样了”等,再加上适量的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和肯定的眼神等,这些都能够让孩子感到安慰。
▶3.用提问代替建议
对孩子而言,父母给予的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听他把话说完。
一般常用的语言技巧有:
“关于这件事,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
这么做,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说,孩子身上的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我们看见和接纳。
▶4.放弃“让孩子不再哭”的念头
如果我们安慰孩子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哭闹,那么,我们无论说出的话有多么地温暖动人,在本质上也还是“假接纳”“假共情”,从而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反感、更愤怒。
对孩子而言,家长真正有效的安慰是:我们不会强迫你不再哭泣;我对你的情绪能够理解和接纳;我愿意陪在你身边,一起和你去面对这些不好的情绪。
结语
当孩子伤心难过时,我们给他们一个拥抱、一次倾听、一个陪伴,胜过大道理。
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自己走出情绪的低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