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不是所有的孩子终点都在清北,我宁愿女儿在小巷酿一生的甜蜜-热点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2-09 08:41:43

教育不是把篮子填满,而是把灯点亮。

只有那些被接纳、被信任、被尊重过的孩子,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活成人间不一样的烟火。

作者 | 可乐妈


【资料图】

最近,无意间在网上刷到了一位妈妈的账号。

在她的视频中,经常有各种美食出镜。

比如,印着花纹的月饼:

馅料厚实的提拉米苏:

颜值超高的奶油蛋糕:

烤得金灿灿的小面包:

还有看着比脸还大个的巨无霸汉堡:

随便哪一样拿出来,都看着格外芬芳诱人。

然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制作这些食物的,既不是专业的厨师,也不是这位妈妈本人。

而是她只有10岁的小女儿,龙龙。

作为一名小学生,龙龙并不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漫画、追星。

相反,龙龙从小就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窝在厨房里研究各种新的菜式。

龙龙妈说,平日里,龙龙也不大喜欢看书。

可只要是跟美食相关的,龙龙一旦捧起,就会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若是一般的父母,看到女儿不爱读书,还整天“捣鼓”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东西,多半已经焦虑不已,禁止孩子再靠近厨房了。

然而,龙龙妈妈不仅没有限制女儿的爱好,反而一直很支持女儿:

“我觉得孩子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她一定是幸福、快乐、坚定不移的;

如果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那么在岁月的长河中最终会频频回望找寻曾经的自己。

所以,我的女孩,做你自己就行。”

当龙龙第一次表现出对烹饪的兴趣时,还只有5岁。

当时的她,个头才刚刚超过家里的灶台,却已经可以像大人似的举起菜刀剁馅了。

从那一刻起,妈妈就看出了女儿对厨房的喜爱。

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龙龙做起饭来也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从准备材料到清洗食材,再到切菜、颠勺、装盘......用不了多久,龙龙就能像变魔术似的端出来三四个菜。

有时,清晨,一家人都还没有起床,龙龙就已经爬起来给大家准备高颜值的早餐了。

等妈妈走进厨房一看,桌子上已然摆好了健康的红豆汤、松软的面包,还有冒着热气的烤鸡翅。

对此,妈妈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我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期末成绩单上的全优。

因为她(女儿)除了成绩不是全优,其他都是全优。”

而当别人的同学忙着刷题、补课,立志要考大学时,龙龙则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

自己想上职高,以后学烘焙。

有网友质疑龙龙的决定,妈妈却坚定地跟女儿站在一边:

“我觉得理想不分高低、不分大小,只要是热爱的、可以坚持的,并且发展成持之以恒的事业,那么在悠悠岁月中一定会是幸福的、快乐的。”

看到这里,真的被龙龙妈对女儿的这份接纳与支持深深感动到了。

我不禁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一个寓言故事:

有人问上帝:

“世界上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却寥寥无几?”

上帝回答道:

“因为很多孩子头上的犄角都被剪掉了。”

这人又问:

“什么是犄角啊?”

上帝告诉他:

“犄角就是孩子的特质。

有些孩子的犄角被呵护得闪闪发亮,而有些孩子的犄角却被修剪得平平整整,这就是父母与父母的区别。”

仔细想想,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曾有过闪闪发光的那一面。

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邂逅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接纳、理解和认可。

而有的孩子遇见的,却是简单粗暴的禁止与贬低。

记得皮克斯曾拍过一个动画短片,《飘》。

里面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

有一天,父子二人正在院子里玩耍。

爸爸吹散了一株蒲公英,没想到,儿子居然跟着漫天飞舞的蒲公英也一同飞了起来。

看着眼前这神奇的一幕,爸爸又惊又喜。

然而,当看到路过的邻居脸上流露出恐惧又厌恶的神色时,爸爸像是突然反应过来了什么似的,一把将儿子拽了回来,躲进了屋里。

听着窗外邻居们的指指点点,再看看眼前与众不同的儿子,爸爸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担忧。

后来,为了让儿子表现得像个“正常人”,爸爸做了无数努力:

只要一出门,就会把儿子裹得严严实实;

还给儿子准备了一个书包,并在里面放上重重的石头,防止他突然漂浮起来;

不仅如此,爸爸还将一根绳子绑在儿子的书包上,寸步不离地牵着他......

直到有一回,经过一个游乐场时,儿子望着其他小朋友自由荡秋千、玩滑梯的身影,羡慕不已,偷偷挣脱了束缚。

他一会儿在滑梯附近上下飞跃,一会儿又抱起一个篮球投篮......

结果,周围的大人和小孩都被吓到了,所有人都躲得远远的。

没办法,爸爸只好奋力抓住儿子,想要抱着他往家跑,可儿子却奋力挣扎了起来。

这一刻,爸爸再也忍不住了,他冲着儿子大吼:

“你就不能正常一点吗?!”

儿子愣了一下,放弃了挣扎,重新戴上了帽子,任由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

也是这一刻,那个会飞的儿子“死去”了。

漫画家蔡志忠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90%都被大人教坏了。”

很多时候,错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对“标准”、“正常”的追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怕孩子一开始有过人之处,慢慢的,也会沦为毫无特长的平庸之辈,眼中不再有光芒。

还记得“流浪大师”沈巍吗?

小时候的他,喜欢绘画、文学、历史,但父亲却觉得这些没用,只有学好数理化,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

在父亲的逼迫下,他只能表面上放弃看“闲书”,背地里却偷偷捡垃圾卖钱换书看。

直到他如了父亲的愿,进入审计局工作,也依旧保留着捡垃圾的习惯。

结果,被人当作“脑子有病”,父亲也经常责骂他。

就这样,原本可以有大好前程的沈巍干脆放弃了工作,离开了家,选择了四处流浪。

其实,相比制造“标准化”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培育心怀热爱的孩子:

守护他们的天赋,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掉入无助的黑洞,而是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活出热气腾腾的人生。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龙平的视频。

他家一共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从小内向,但成绩出色,如今已经成了知名律师;老二是男孩,现在正在读高二,学习也不错。

唯一让人担心的,是他11岁的小女儿。

小女儿才上五年级,但跟哥哥姐姐不同的是,她的成绩一塌糊涂。

二年级的心算,别的孩子5分钟能做对20道题,可她呢?即便手脚并用,最终也只能解出5道。

但龙平教授却一点也不发愁。

相反,提起小女儿时,他总是一脸自豪:

“我觉得她未来会比哥哥姐姐更有出息,我很有信心。”

因为他发现,女儿不仅性格开朗,还喜欢画画。

在他看来,女儿以后可以去做演讲,还能走艺术生的道路。

所以,他没有一味鸡娃,也没有拿小女儿跟哥哥姐姐相比,而是鼓励小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龙平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小女儿一直很自信、乐观。

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的:

“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同一种教育方法去教育50个孩子。”

为人父母者,都曾想过用控制或改造的方式,让孩子走上我们所规划的道路。

但看了那些天才泯然众人的悲剧后,我们终会明白: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

而对一个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看见、接纳、尊重他的不同,为他提供绽放的土壤。

以前,我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女儿的“缺点”上。

在我眼里,她不爱说话就是死板,喜欢画画就是不务正业,熬夜写小说就是心思没放在学习上。

但跟女儿的老师、同学聊过后,我才看到了女儿的另一面:

她擅长画画,班里一半同学的头像都是她手绘的;

她虽然不善言辞,但她的作文,永远都是语文老师口中“范文”......

原来,我心里成绩平平又不爱说话的女儿,也是别人眼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时不时给女儿买绘画、文学方面的书籍,聊天时也会耐心听她讲述自己创作的灵感,一点点了解她的世界。

这才发现:

性格内敛的女儿提起自己的爱好时,眼里的光可以那么耀眼,脸上的笑可以那么甜。

其实,不是只有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才是父母的成功。

看见孩子的优点,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活,也是教育的胜利。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孩子,你不用所有事都做得跟别人一样好。

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光的一面,你就是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或许,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从来都不是打着“为你好”的名字,强迫他按照别人的样子去生活。

而是点燃他内心的火焰,让他因热爱发光发热,活成人间不一样的烟火。

这样,哪怕他注定无法登上高峰,余生也能有幸福和充实为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