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14岁女孩的意外事件,才发现青春期孩子的社交安全被忽视了
文|凝妈悟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4岁,现在应该坐在教室里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但是这个女孩却永远回不来了。
江苏连云港,一天晚上,14岁女孩小赵和另一个女孩到酒吧一起玩,准备离开时,被3名成年男子拦住,说带她们去吃烧烤,她们就去了,吃完又去了酒店。
在酒店里,3名男子逼两个女孩吸食笑气,小赵当场“翻白眼”,然后晕倒。同行女孩想打120,3名男子表示这种现象正常,不用管。过了三四十分钟,小赵也没有醒来。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小赵被送到医院。
第二天早上,小赵的父亲才得知女儿因为喝多了在医院抢救,当他赶到医院时,被告知女儿没有救过来。同行的女孩告诉了他事件的经过,至于小赵为什么致死,还需要鉴定结果。
看到这个消息,倏然一惊,坏人的坏是我们不能预估的,我们忽视了青春期孩子的社交安全。我们可能会觉得,周围环境安全孩子就安全,孩子有伴就安全,孩子长大了能做好自我保护就安全。其实,我们还是太理想化了,孩子在外,不可控的因素我们都想不到。
未成年人不能喝酒,孩子却进了酒吧。未成年人不能独自住酒店,孩子却去了酒店。希望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孩子却跟着陌生人走。希望孩子早点回家,孩子却一夜未归。
坏人的坏,孩子的做法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我们会痛恨那些坏人,但我们却没办法改变那些坏人,能做到只有尽可能改变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以此为戒,多长点心。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喜欢和父母形影不离,而更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社交是孩子的内在需求,虽然有风险,但孩子更能获得社会经验和满足。所以,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社交和外出,而是做好引导工作,保证社交安全。
首先,要让孩子感到精神和物质满足,经得住诱惑。
黄磊有句话说得很好:“要给孩子更好的引导,然后,让她见过世面,别买个包就给忽悠走了。”
我们现在可能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想什么、要什么,孩子感觉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成绩,很容易会向外求。抛开成绩让他开心的人,他会更喜欢,不小心轻信一些坏人的花言巧语。
所以,我们要有所改观,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和孩子交流的话题宽泛一些,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关注自己、很关心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孩子到了14岁以后,最大的特征就是想获得身份认同,他们可能会通过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等形式展示自己,以获得更多认可。如果我们以耽误学习为由,限制他的物质需求,会让孩子感到物质匮乏。当他有机会获得他人的物质时,就容易变得失去理智,而轻易被诱惑。
所以,我们还要观察孩子的喜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获得最大的物质满足,让他知道有需求时向父母寻求支援,不能不劳而获,随意接受他人的物质。
其次,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允许孩子社交,但也要讲究规则,要懂得界限,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14岁女孩这个案例相信也会给孩子一些警醒,让他们知道问题的严肃性。
孩子需要了解必要的禁令:未成年人不能吸烟、不能饮酒、不能开车、不能夜不归宿、不能自己住酒店、不能参加没有成年人监督的聚会。
孩子遵守这些禁令,能保证自己是理智的、清醒的,不去那些容易接触坏人的场所,就会减少一些危险发生。
最后,孩子外出时,了解行踪,及时跟进
孩子到了14岁左右,有了和朋友外出的渴望,这是提升能力的机会,我们不能阻止,但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行踪。如果孩子拒绝告知,这是危险信号,有必要进行禁止和监督。
了解孩子归来的时间
孩子出门的时候,要跟孩子确认几点回家,到了时间没有回家,要及时跟孩子取得联系,确认回家时间,并询问是否需要去接,落实好孩子的诉求,能及时帮助孩子。
我家孩子在休息日的时候,也会在晚上外出,一般会说10点回家,开始的时候遵守得并不好,往往会推后。我就会发信息跟他确认,看到他的回复才会放心。
后来,孩子知道回来的时间很重要,逐渐有了更强的时间观念。会准时回家,也会提前回家,如果晚一些,他会主动发来信息。
只要我们重视时间,孩子也会特别在乎。开始做得不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做不好。
了解孩子去什么地方
孩子外出肯定不是漫无目的,而是目标明确,确定要去什么地方。比如商场、同学家、游乐园等等。了解孩子去的地方,可以判断孩子去做什么,和家的距离有多少,能确认孩子是否安全,还能给孩子一些合理建议。
比如孩子去商场,我们很了解这个商场,知道安全系数很高。同时知道去商场怎么走更方便、有什么小吃和好物,分享给孩子,还能和孩子拉近距离。
了解孩子和什么人交往
孩子交往的人可能不只是同学,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人,和什么人交往,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性,以及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
如果是和同学交往,我们要知道这个同学的品质,可能学习成绩不好,这关系不大,只要孩子是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就值得交往。
如果和其他人交往,要了解这个人的年龄、从事的工作,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我家孩子曾经和30多岁的摄影师交往,也和一起爱好科技的大学生一起玩,互相学习,我感觉很放心。
了解孩子去做什么事
孩子能做的事情很多,想法也很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可能觉得孩子就去买个小物件,或者吃点小零食,但孩子却还想去吃大餐,去接触一些危险的东西。就像两个女孩子鬼使神差地跟着3个男子走,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问孩子在做什么。如果孩子回答干脆,说明就是正在做的事。如果孩子支支吾吾,很可能有隐情,我们要引起警觉,防止孩子发生危险。
写在最后:14岁女孩这样的意外可能很少,但是这也反映了父母们对孩子社交安全的忽视。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有外出社交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要做好引导工作,及时掌控,保证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健康快乐的社交。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