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没有想到,那个两次夺得冠军的花滑天才少女,开车撞残了父亲… 焦点报道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2-25 08:42:13

来源|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01


【资料图】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还挺唏嘘。

花滑运动员施珍娜,曾经的“滑冰天才少女”。

14岁时,代表广州“北极花滑俱乐部”,在美国青少年花滑比赛中取得第十二名的成绩。

而后又在美国举办的“东部五大湖地区锦标赛”里,连续夺得2018年和2019年两届比赛的冠军。

2021年,17岁的珍娜还收到了斯坦福大学抛来的橄榄枝。

她本可以有大好的前途。

可是,冲动葬送了一切。

花滑本就是烧钱的运动,设备、服装都是大额开支,训练费更贵。

收到斯坦福的offer后,父亲向珍娜坦白,等交完学费,家里再拿不出钱支付她1小时1000美元的训练费,希望珍娜能暂时放弃花滑,专心读书。

从小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珍娜无法接受这一切,一顿激烈的争吵后,气愤地上了车。

监控显示,岔路口,珍娜驾驶着一辆SUV,恶狠狠地撞向挡在车前的父亲。

看到父亲趴倒在引擎盖上,珍娜没有停车,反而猛踩油门加速。

瞬时的冲击力将那个50岁的男人远远甩了出去,砸在地上,重伤昏迷。

虽然第一时间送到了ICU,但父亲还是留下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余生只能依赖妻子日夜照顾。

而施珍娜,背上了人身伤害罪和鲁莽驾驶罪,如果不是母亲花了一万美金保释,会面临5—10年的刑期。

如今父亲卧床,母亲没有了工作,斯坦福大学更是取消了她的入学资格,珍娜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02

付出一切培养出来的孩子,到头来成了个讨债的。

珍娜的事让我想起一个词: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一大家子人只围着一个小孩转,吃穿用度无不是最好的,恨不得帮他过滤掉所有苦难。

因为总是要什么给什么,导致他们习惯被满足,沉浸在富裕生活的幻想里。

只要有一次拒绝,就承受不了“巨大的打击”,轻易用极端的方式反抗,威胁父母让步。

还记得我写过的,那个网暴北大父亲的23岁留学生女孩吗?

她大专辍学,到西班牙读本科,每个月生活费有1万块。

偶然之间,父亲发现女儿动了应急用的信用卡,便多问了一句,为什么花超了父女俩约定好的金额。

这句疑问,触到了女儿逆鳞。

在那句“爸爸51岁了,没有能力一直养你”的卑微自白下,是女儿“我也很不容易,我饭都吃得营养很不均衡”的顶撞。

她明明知道,父亲为了供应她的留学生涯,节省到晚饭只吃一碗小米粥和一小碟青菜。

却在顶撞之后,不服气地把聊天记录发到网上,发帖辱骂父亲,并公开了父亲的真实姓名、照片和联系方式,号召大家一起网暴他。

在帖子里,她列出“父亲人性泯灭,迫害亲生女儿”的罪状:读大专的时候不给她生活费,千方百计减少她开销,不想给她钱花。

和别人聊天,她骂道“老家伙,养不起本仙女当年就别生啊。”

她拉群公告,“凭辱骂她爹的短信截图,可领取她的果照。”

有人真的半夜打电话去骂,这位父亲竟然客客气气地解释,一点都没有不耐烦,给所有人都整破防了。

很感慨,为人父母,总是想尽可能地再多为孩子做些什么,多给些什么。

可到头来,自己落不到一点好,还削去了孩子独自成长、独当一面的能力。

一如《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里写的:

“因为不忍心孩子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最终导致他们一辈子艰辛,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03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我们指责富二代的行为失当,但其实,我们都是富二代的践行者。”

“再穷不能穷教育”和“再苦不能苦孩子”画上等号,压弯脊梁,把孩子捧得和富人家出身一般。

之前网上有个很火的“名媛培训班”。

把一群不足10岁的小女孩们归拢在一起,戴王冠,穿公主裙,手持香槟杯,学习“公主礼仪”。

细节到举起杯子时嘴角恰到好处的微笑,以及擦嘴时要把餐巾纸折成某种角度,只能擦拭三下,多一下便是粗鲁。

一节课4小时,学费2688元,家长趋之若鹜。

上海一个“英式贵族礼仪培训班”,上一天课,收费3800。

刚进门,由化妆师给孩子们化妆更衣成大人模样,然后坐上餐桌,学习如何优雅地品一餐“英式下午茶”。

还有外教现场设置情景:如果你被英国的王子或者公主邀请共进午餐,应该如何应对?

一桌子“少爷”“小姐”在父母的陪伴下接受熏陶,出了门,不知道还能记得多少。

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位也曾送孩子去学了类似的课。

可据我所知,他一个月工资到手不过三四千,孩子学没学成不知道,但朋友圈效果很好。

精修好的九宫格照片,称“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不能让孩子被别人看不起”,再配上几句有腔调的文案,获得了上百个点赞。

明白他想让孩子见世面的出发点是好的,事办得真不对。

还有父母,年薪七万,却要给孩子上一年五万学费的贵族幼儿园。

自己节衣缩食,日子过得紧巴巴,孩子张口要苹果三件套,下一秒就给,不愿他在同学中落了下风。

明明只是单位里的基层,工薪家庭,仍要硬着头皮学国外游学那一套,报上万块的课程送孩子出国门。

这些事虽小,却反映出教育中最悲哀的一点:

不顾家庭资源,不看禀赋差异,勒紧裤腰带也要给孩子花钱,以为能养出精英,其实喂大的是孩子的虚荣心。

享受得了最好的,承受不了最差的。

等到你再也供不起了,现实当头棒喝把他们打回原形的时候,原本粗茶淡饭似的生活,显得更加糟糕难以忍受。

他们要么不知感恩,恨你没钱还生孩子;要么抗挫商低,扛不住事儿,一遭到打击便心灰意冷,寻死觅活。

一如李玫瑾教授说的: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下面这两个新闻,就是全民富二代下最有代表性的结局。

04

一个家庭对孩子最好的馈赠,不是拼尽全力满足他所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一个视频,一群孩子嘲笑一个小男孩穿不起名牌鞋。

男孩不疾不徐地回怼:

“我没穿名牌鞋,是因为我不是一个盲从物质的人。我穿这双鞋,纯粹是因为我喜欢它的颜色。”

“一个人,重点不是穿了什么鞋什么衣服身上有哪些品牌,而是脑子里有什么想法,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你迟早会穿不下那些鞋,可你脑中积累的想法,智慧,知识,却能永远启发别人。”

视频最后,他还郑重地对话所有父母:

“请别让你的小孩变成只重视物质享受的那种人,否则当他们脚上穿的不是名牌鞋,身上的衣服不是潮牌时,他们就会觉得低人一等。

他们会需要有金光闪闪的配件,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标签: 花样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