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播资讯】140多天后,从17楼坠落的4岁男孩重新站起来了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3-04 13:47:25

4岁男孩斌斌(化名)不幸从17楼意外坠落,全身出现16种创伤,生命垂危之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多学科通力合作,奋力抢救,斌斌重新赢得生机。更让家人和所有医护团队欣慰的是,在康复医学科长达半年的康复指导下,斌斌如今终于能够借助支具重新站立甚至行走。

4岁男孩从17楼坠落 全身16种创伤


【资料图】

去年9月1日,年仅4岁的男孩斌斌从17楼的家中意外坠落,几乎毁灭性的意外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万幸的是,斌斌背部先着落在了地面小车前挡风玻璃上,随后翻滚到地面,前胸着地,这一缓冲为他增加了生还希望。

高空坠落、意识丧失、伤情不明……当地医院进行CT检查及急救处理后,9月2日,斌斌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

进一步检查后,斌斌被诊断为血气胸、双肺挫伤、四肢骨折、双侧气胸、蛛网膜下腔出血、肝功能不全、脊髓损伤等16种创伤,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对斌斌和儿科医生都是巨大的考验。

PICU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优方案。科室副主任吴渚表示,他们先后通过机械通气解决呼吸困难,预防感染,解决泌尿系问题,治疗骨折,恢复血液系统以及瘫痪带来的运动丧失等功能障碍,“经过系列抢救,5天后,成功撤离呼吸机,孩子度过危险期。”

挽回性命后 脊髓损伤带来康复难题

闯过第一道生命关,斌斌接下来的挑战同样艰巨。

完善MRI、肌电图相关检查后,斌斌的脊髓损伤评估显示,第5肋间以下的躯体均无任何感知觉和运动功能,且大小便功能丧失。

经小儿神经内科、脊柱外科、胸外科、皮肤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医生们决定,先由小儿神经外科及骨科进行椎管减压、脊膜修补等手术。

9月16日,顺利完成手术、生命体征稳定后,斌斌转入小儿神经内科,由该科室及康复医学科共同为斌斌开展全面综合的康复治疗。

早期,在确保不造成二次损伤和预防并发症的前提下,斌斌主要进行功能康复。循序渐进的呼吸训练、胃肠功能训练、感觉训练、体位管理……由于四肢、腰椎等多处骨折,需要制动平卧,训练进一步增加了难度,每一步都考验着康复团队的专业性,以及与家属和患儿之间的配合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斌斌顺利度过了艰难时期,正式进入了以康复为主的征程,新的挑战来临:改善躯干和下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增加左上肢肩、肘、腕关节的活动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合性康复训练让他重新站立

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康复医学科团队为斌斌多角度、多途径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训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中医治疗、辅具适配、高压氧治疗等。

运动治疗包括核心力量训练、左上肢牵伸训练、上肢力量训练、上肢关节松动、体位转移训练、骨盆和下肢负重训练、二便功能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咳嗽训练、肺部廓清等呼吸功能训练。

作业治疗则包括肢体多感觉训练;穿衣训练、进食训练、如厕训练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除此之外,康复医学团队还为他适配了多种辅助器具,包括脊柱矫形器、往复式截瘫步行器、轮椅、站立架使用等,还用上了传统中医康复办法,如针灸、艾灸、中药敷贴等。

艰苦的训练换来了明显的进步,斌斌身体的痛觉和触觉逐步恢复正常,且能感知大小便,左上肢的活动明显增多,握勺进食、穿脱衣物等都能自己完成了。

今年1月中旬开始,斌斌借助矫形器甚至能完成站立与迈步练习。

“看到他恢复这么好,我们由衷开心,不仅是这个孩子重新站起来了,一个家庭也重新站起来了。”看到斌斌的进步,康复医学科所有医护人员十分欣慰。

而对斌斌来说,训练还得继续,康复之路依然漫漫。

学龄前儿童跌落坠落伤占较大比例

有研究表明,3到6岁学龄前儿童最常发生的伤害类型包括跌倒坠落伤(6.81%)、碰撞挤压伤(5.72%)、烧烫伤(1.9%)、交通事故(1.57%)等,其中跌落坠落伤占其中较大比例。而且儿童高空坠落常发生在 3~15 米高窗户和阳台,极易造成颅脑及其他身体部位的损伤,轻者伤筋动骨,重者可致死亡,侥幸存活的,也容易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瘫痪、认知障碍等后遗症。

康复医学科主任吴文表示,儿童意外伤害是可防可控的,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加强看管,避免家庭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将意外伤害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如若悲剧已然发生,家长应尽快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陈灵君 韩羽柔 伍晓丹

标签: 广州医科大学